11月22日,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下称“泰心医院”)通过HIMSS 7级评审。第二天早上,该院副院长董军做了一首小诗《感悟HIMSS 7:原来是这样!》。让她想不到的是,各种诠释和“唱和”竟纷至沓来,数百位医院管理者为其点赞。泰心医院获评HIMSS 7的背后有什么故事?是什么让这位知名医院管理专家如此感概?23日傍晚,记者对董军进行了电话采访。
董军刚刚结束了一个有关HIMSS 7的院内座谈会,会议上医生、护士分享了各自对HIMSS 7的感受和看法。对泰心医院来说,通过HIMSS 7无疑是一个重要事件,电话另一端的董军笑声爽朗。
当然,这种激动远不只是因为拿到了一张国际认证的证书那么简单,董军更看重的是在评审过程中的收获。
国际舞台 你我同在
“我们一直在向国外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今天我才体会到,泰心也是非常优秀的,在这个舞台上不只有他们,也有我们。”董军介绍,在评审过程中,HIMSS评审专家一直在拍照,希望把泰心医院的一些做法纳入他们的讲课案例。
让评审专家印象深刻的有医院的智能药房、介入手术室的屏幕显示系统,还有医院的BI等。
泰心医院的门诊药房把两台包药机和一台智能药柜进行了系统整合,实现了在一条流水线上进行发药。药品运送到前台的药师后,由药师进行审核发药,跑马灯呼叫患者取药。“做到了人、物、信息的完美整合。”
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最初的设计中,两个包药机厂商都认为不能实现,但该院院长刘晓程亲自拍板,亲自设计方案,在厂方和技术部门的努力下,最终得以实现。
谈起泰心医院的智能药房,此次评审组组长、HIMSS副总裁兼评级部副主任John Daniels说:“泰心医院门诊药房的自动化水平,是我多年在全球各国医院开展HIMSS EMRAM 7级评审中看到的最高水平!”
泰心医院介入手术室的手术状态显示屏和患者等候区的显示屏系统是同步的,不仅能显示当天安排的所有手术,还能显示每个患者的状态,术前准备、手术进行中、手术结束并用绿、黄、红三种颜色标注,可以让等候区的患者家属很清楚地了解亲人的状态。医生在跟患者家属进行手术中病情沟通时,也是通过屏幕调取PACS系统的影像,从而更形象地向他们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
另一位评审专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集团首席信息官Michael Pfeffer评价:“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协谈室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让患者家属能够直接看到手术造影图像,支持患者家属参与治疗决策过程,这种临床信息应用堪称最佳实践!”
ICU每个患者门口的屏幕更是成了医院指挥决策系统的一部分,不仅能显示患者基本信息,甚至还能显示跌倒、过敏等患者可能会发生的风险。这个设计的想法同样出自刘晓程。
得到评审专家好评的还有医院的BI系统。在BI病种展示方面,与以往的展示单个病种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不同,董军利用了“决策树”工具,让界面更加直观。对在药品零差价改革、总额控制等的限制下,做出保证医院收益的决策提供了便捷支持。
平衡计分卡工具结合对医院、科室进行管理,并和科主任的考评挂钩。不仅能显示是否达标、达标率是多少,还能显示阶段性趋势,比如五年来的趋势如果是好的,就显示绿色,反之则是红色。
在质量改进案例环节,医务部副主任吴允琦汇报的危急值管理改进、急诊科主任宋昱报告了AMI(急性心梗)中的D2B时间(入门至开通靶血管时间)持续质量改进等案例都得到了评审专家们的肯定。董军介绍,评审专家多次说到,他们在检查中学到了很多,会把泰心医院介绍给世界更多医院。
“国际舞台 你我同在”是董军的院外同行写的《简版原来是这样》的最后一句,也是她最欣赏的一句。
你以为懂了,其实你不懂
董军说,信息系统只是有或者没有,自己在诗中用“错误”一词可能有些不合适,而且在评审过程中也并没有查到太多“错”。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从医疗安全的角度讲,不允许出一点错误。让董军印象更深刻的是诗的这一段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