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营销之窗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医药分开”催生医院药房外包需求

今年,医药分开改革开始动起“真刀”。从北京友谊医院开始试水医药分开改革到深圳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的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均引全国瞩目。

    91日,北京市第二家三甲医院——朝阳医院正式开始试点医药分开。同时,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透露,北京市积水潭医院、同仁医院、儿童医院三家医院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将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启动医药分开试点,并计划于明年在全市医院中推开。

    至此,大型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将从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韩晓芳91日在首届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实践高峰研讨会上表示,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将更加注重降低药品和耗材成本,进而将引起医药流通领域的深刻变革。

    药房外包多样化

        取消药品加成和提高医事服务费是医药分开改革试点的两个关键举措。

    改革试点实施两个月来,深圳近3000种医保药品价格下降,北京也有1670种药品进入降价之列。从已经运行了两个月的首家综合试点医院——友谊医院的数据来看,截至819日,门诊患者(含医保和非医保)次均费用从上半年的439.80元下降到427.11元,下降了12.69元;门诊患者次均药费从309.77元下降到250.65元,减少了59.12元。

    数据还显示,友谊医院7月份的药房成本达201万元。一方面,医院药房的收入在下降;另一方面,药房的成本并未减少,这成为了医药分开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在韩晓芳看来,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最深刻的影响是,原来药品是医院的收入,现在转而变成了医院的成本支出。“过去药品耗材价格越高医院越高兴,现在医院作为消耗者则希望药品耗材价格尽量低,医院和厂商从原来的同一个方向转向了二者对立的两个方向。”

    “在之前以药补医的情况下,药品是医院的收入来源。随着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对药品和差价的关注度会下降,对医院来说,药品已不产生效益。而在医院内物流的成本反而成为医院额外的负担。”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医院在药品流通上会希望进一步降低药房的成本,甚至实现医院药品零库存,将药房的库存和物流等成本转给药品供应商。”

    马建聪认为,随着医药分开改革的推进,必将导致医药流通环节的减少,未来可能会出现医院将药房外包的趋势。

    在他看来,药房外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药房全部外包给医药公司或者连锁药店,让这两类机构进驻医院承担药房的职能,这样医院取消了药房,可以专注于学术以及医疗服务;另一种是将药房的物流外包。

    “物流成本一直是药房很大的一部分支出,将院内物流外包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总包’,即供应与物流一起外包,从医院来说,还是医院卖药给病人,但药品全部由一家医药公司购进,这家医药公司既要保证所有品种的供应,同时也要提供院内物流;另一种则是纯粹的物流外包,即医院选择一家具有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的公司专门负责院内物流,但双方不涉及药品买卖关系,医院可以从多个供应商购进药品,流通企业仅提供院内物流服务。”马建聪表示。

院内物流纵深化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终端的巨大变革必将沿着产业链向上游传导,引发医药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医药流通企业参与院内物流,承担更多的药房职能成为医院自然的需求。医药流通企业介入院内物流迎来了发展良机。

事实上,由于医院终端始终占据药品消费的大份额,盘踞在各地的实力派医药流通企业早已对各大医院终端垂涎三尺。早在几年前,各商业巨头就已开始酝酿布局,通过各种方式低调介入医院物流,在医院终端市场的圈地大战已悄然拉开。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三大品类药物合力拉动药店动销引擎

  商场超市或成为OTC药物的第五终端

  药企唱响品牌不仅仅需要“好声音”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适者生存

  制药企业做营销:从灌输到互动

  药品流通管理:流程管理成败看细节

  多种资源集合发起医药营销“闪电战”

  辉瑞牵手国药意在“医药分开”机遇

  加多宝:把控渠道市场 实现品牌切换

  基本药物制度下:普药经营效率取胜

产品定位:从了解消费者决策过程开始

“限麻令”下感冒药生产企业如何应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策略分析

医药商业物流服务下沉大势所趋

医药商业模式渐生变:佣金制或取代底价制

OTC药物慢周期品牌寻径

OTC药品困境:厮杀如快消 广告禁投怎生存

连锁模式破解农村医药流通顽疾

网上药店地位尴尬

做百年老店 向合规看齐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营销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