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份即将结束,小编盘点了这个月来Nature系列杂志的10大亮点研究。
【1】Nature:利用T-细胞来抑制自身免疫
Pere Santamaria 及同事显示,涂有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单特异性 “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pMHC)的纳米颗粒的全身用药,在小鼠模型和人化小鼠模型中能够通过抗原特异性Tr1-样调控性T-细胞的诱导抑制已经产生的自身免疫疾病。这些结果支持以下观点:在一种给定的自身免疫疾病中所涉及的任何单一pMHC都可能被用来抑制复杂的自身免疫反应。
【2】Nature:氨基酸剥夺用作一种抗肿瘤武器
肿瘤增殖需要某些氨基酸。为了识别这种限制性氨基酸,Reuven Agami及同事建立了一种被称为 “diricore”、基于核糖体分析的方法,用来评估特定氨基酸用于蛋白合成的可用性。通过将这一方法用于肾癌组织,作者发现脯氨酸缺乏与PYRC1 (脯氨酸合成所需的一种酶)的上调之间存在一个联系。通过将 “diricore”方法应用于乳腺癌细胞,也显示了脯氨酸缺乏。在限制生长的条件下,需要PYRC1来维持肿瘤生长。这些结果显示了用来识别可在治疗上用于定位重要代谢通道的关键氨基酸脆弱性的一个方法。

【3】Nature:衰老的秘密是时间的掌握
用线虫(衰老研究中一种很成熟的模型生物)所做的这项研究显示,一系列不同的干预措施(如胰岛素/IGF-1信号作用通道的突变、环境温度的变化和化学诱导的氧化应激等),都会生成仅仅通过重新确定时间轴的比例就可以收缩成一个 “万有曲线”的寿命分布。 “时间尺度改变” (temporal scaling)的这一现象确定了一个新的状态变量,即r(t),它决定死亡风险,其 “平均衰减动态” (average decay dynamics)涉及一个有效的衰老速度常数,即kr。造成“时间尺度改变”的干预措施只通过改变kr影响寿命。
【4】Nature:高精度基因编辑
现在广泛用于基因编辑的CRISPR-Cas9核酸酶可方便地被定制,但在与 “on-target site”相似的序列上也会诱导产生全基因组范围的脱靶突变。Keith Joung及同事报告了来自酿脓链球菌的Cas9的一个高保真度变异体,它显示了与野生型酶具有可比性的 “on-target”活动,但也有全基因组范围的断裂捕捉(break capture)和定向测序方法无法检测到的脱靶事件。

【5】Nature:叹气中心神经元被发现
虽然叹气是呼吸和呼吸生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我们对控制这一行为的神经回路却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Mark Krasnow及同事在髓质中识别出了一个小子类的、通过基因定义的神经元,它们投射到 呼吸节律发生器“preB tzinger complex” (preB tC)上,来驱动叹息。这一联系的抑制能完全消除叹气,而正常呼吸却不受影响。作者提出了一个机制,按照该机制,特定preB?tC 神经元可能会对生理输入和可能的情绪输入进行整合,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将普通呼吸转变成叹气。
【6】Nature:细菌感染过程中的RNA表达
这项研究将 “dual RNA-seq” 方法应用于同时分析病原体“鼠伤寒肠道沙门氏菌”及其真核宿主细胞内在感染过程中的RNA表达,以揭示细菌riboregulators 所起的作用。在被发现在感染过程中发挥功能的几个细菌 “小RNA” (sRNAs)中,作者识别出了一个sRNA (称之为PinT),它暂时性地控制与入侵相关的效应子的表达和该病原体在细胞内存活所需的毒性基因的表达,也改变宿主的编码转录体和非编码转录体的表达。这些发现是对这一高吞吐量筛选方法在揭示在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潜在新颖的致病策略方面所具有的用途的一个原理证明。

【7】Nature: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
在精神分裂症中所发现的最强遗传联系是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