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期我们纵览了心血管用药市场格局,降血压药物占据半壁江山。按照药理作用分,六类治疗高血压药物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拥有独特的患者人群,特点鲜明。既有1948年最先上市的利尿药类药物,也有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普利类药物,ARB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等沙坦类药物。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其中约15%存在于血液循环中,85%存在于组织中,如:血管壁、心脏、中枢、肾脏等。
高血压时,RAS过度激活,血液循环中过多的血管紧张素II(AngⅡ)直接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使血压升高;组织中过多的AngⅡ更是会对组织器官产生长期的损伤,它会导致器官发生结构改变。如不予及时纠正,长期损害积累,器官将失去原有的功能,危及生命。ACEI抑制血液循环和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从而使AngⅠ不能转化为AngⅡ,也就阻断了病理状态下AngⅡ过度产生后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作用。 同时ACEI还可以促进具有扩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有血管保护作用)的产生,最终使血压降低以及由AngⅡ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得到抑制和逆转。
高血压时RAS过度激活,过多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后才开始发挥有害作用。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分为AT1、AT2 两种,AngⅡ主要作用于AT1受体,导致血压升高、损伤靶器官。针对这一环节,科学家开发了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就是与AngⅡ竞争性争夺AT1,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AT1的结合,从而起到降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并且ARB还可间接激活AT2,导致血管舒张,减轻心脏负担。
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体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血压水平与很多疾病在病因学上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伴冠心病,高血压伴房颤,高血压伴肾病,高血压与卒中,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根据最新版的《高血压用药指南》,AECI和ARB药物对这类高血压合并症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市场广阔。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研发监测数据库CPM,目前全球在研的、处于Ⅲ期和Ⅱ期临床AECI类药物只有两个:
商品名
|
英文通用名
|
企业名称
|
进程
|
药品类型
|
BP1137
|
alatriopril
|
Bioprojet
|
Phase III
|
Investigational Drug |
IDN6556
|
emricasan
|
Idun Pharmaceuticals Inc
|
Phase II
|
Investigational Drug
|
ARB药物有七个:
商品名
|
英文通用名
|
企业名称
|
进程
|
药品类型
|
Avapro
|
irbesartan
|
赛诺菲
|
Phase Ⅲ
|
Branded
|
Azilsartan LEE
|
azilsartan
|
Lee's Pharmaceutical (Hong Kong) Limited
|
Phase Ⅲ
|
Investigational Drug
|
KT3671
|
pratosartan
|
Kotobuki(味之素)
|
Phase Ⅲ
|
Investigational Drug
|
CYT006AngQb
|
CYT006AngQb
|
Takeda(武田)
|
Phase II
|
Investigational Drug
|
KRH594
|
KRH594
|
Kissei
|
Phase II
|
Investigational Drug
|
ME3221
|
ME3221
|
Meiji Seika(明治制果)
|
Phase II
|
Investigational Drug
|
RE021
|
sparsentan
|
Retrophin
|
Phase II
|
Investigational Dru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