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之后,葛兰素史克原先15.39%的市场占有率,瞬间缩水仅剩下0.29%
它是国际医药业的教主,它曾令国内的药商们高山仰止,它也在2013年医药行业的多事之秋里遭遇了最惨痛的滑铁卢!
英式的高贵、正统与典雅,再不能成其外衣,褪去光环,它被自己设置的“潜规则”一剑封喉。
它就是GSK,也有个更为我们国人熟知的中文名:葛兰素史克!
GSK公布的2013年三季报摊开公司遭遇大中华区滑铁卢的血淋淋事实:当期营收同比增长1%,净利润同比下降12%。其中,以主营的处方药和疫苗两部分核心业务销售来看,GSK中国区则暴跌61%。
这事件发酵至今,我们已无意透视它的尴尬境地,我们试图解剖——谁拿走了GSK留下的“馅饼”?
疫苗最先失守阵地
“多年来,GSK在疫苗领域独步全球,其2010年疫苗销售收入67亿美元,占全球疫苗收入的近三成,稳居第一。近6年(不含h1N1甲流疫苗)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在新兴市场,GSK疫苗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为38%,占公司全部疫苗收入的21%。”平安证券医药分析师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然,这些都是当年勇了,2013年的商业贿赂事件一出,疫苗的阵地就很快失守了。”在上述平安证券分析师看来,原先紧随其后的国内疫苗企业的龙头就此实现弯道超越。“从年报来看,毋庸置疑,沃森是它最大的对手,也是后来的赢家。”
一直以来,沃森生物与GSK的疫苗产品存在极大的重叠性,两家的明争暗斗在业内亦是众所周知。
据记者了解,早前,沃森生物曾一度与GSK在马腮风疫苗的项目上达成合作。“由于市场竞争格局的日渐激烈,药品定价低,市场价值较小,很快两家便分了手。”来自沃森生物竞争对手江苏高新园区某生物制药企业市场总监告诉记者。
沃森生物一直在等待一个能大幅赶超,甚至是彻底替代GSK的机会。2013年,机会终于来了。
“回顾沃森的公告,从业内人士关心的百白破——Hib四联疫苗,可以看出,2013年之前GSK大约占有15.39%的市场份额,但2013年之后,沃森生物的市场份额增长了将近4个点,而GSK瞬间缩水仅剩下0.29%。”上述平安证券医药分析师从中看到了数据背后的落差。
分走馅饼不只沃森一家,从数据来看,显然还有更多的药企也尝了一杯羹。
从2013年的年报来看,第二大赢家智飞生物浮出水面。“尽管葛兰素事件和乙肝疫苗接种事件对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智飞凭借自研产品的不俗表现力挽狂澜。”
在医药行业分析师看来,自研产品一直是智飞生物的重拳。
“从2013年的年报来看,自主产品的收入占去了近半壁江山,与该公司的代理产品的销量不分伯仲,且毛利率要比代理产品高出30%。两年前被行业看好的ACY135群流脑结合疫苗也已进入了临床审评阶段。”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助理跟踪智飞生物两年,他认为目前该上市公司已显现投资价值。
让该医药业分析师出身的基金经理助理心动的是依托Hib疫苗的份额变化,智飞生物的全资子公司北京绿竹的强势表现。“与2012年相比,北京绿竹该药品的批签发量就增长了544.86%,市场份额从2.52%提高到了13.99%。而在更早2010年,智飞在这个项目上的市场份额是0。”
尽管这个数字对沃森生物的27.35%而言还构不成实质的威胁,但随着自主产品的获批渐入佳境,智飞与沃森的较量也指日可待。“两大药企的纷争,恰证明了国内疫苗市场的蓬勃与成熟,从行业宏观的角度,我们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从两家公司年报来看,GSK丧失的近15%的市场份额,沃森生物瓜分了其中的4个点,智飞生物则分走了剩下的11个点。
采访中,该基金经理助理对上述两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表示乐观。
同样完成零突破的还有北京民海生物科技。2010至2012年,其连续三年在Hib疫苗上颗粒无收,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