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品集中采购机制敲定“量价挂钩”方向

针对基本药物采购提出的量价挂钩模式或将向全行业蔓延。

201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暨纠风工作会议首次释放了相关信号,提出“2011年,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将积极探索带量采购的有效办法,如实行一品一规一厂家的采购办法,或先选择少数几个品种实行带量采购,待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范围,通过‘量价挂钩’降低药品价格,并解决医疗机构二次议价问题。”

 而刚刚履新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325召开的河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推进药品采购供应制度改革,建立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省级招标采购新机制。这无疑为量价挂钩全面覆盖的推进埋下了伏笔。

作为很多发达国家招标采购的通行做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量价挂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政策调整等相关配套措施均未到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并不太可能全面推开。

背后的顾虑

201012月《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安徽基药采购模式的被认可和在全国的全面复制。安徽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的创新举措,包括了双信封招标、量价挂钩、单一货源承诺、一品三剂型两规格等。

国务院医改办对该指导意见作解读时,明确表示将量价挂钩作为保证采购药品价格的重要措施,即“坚持量价挂钩,通过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和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暂无法确定数量的采用单一货源承诺方式),实现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签订购销合同,并严格付款时间。这样,药品供应企业在投标前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供货的数量及市场份额,便于计算成本并合理确定报价,充分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

“从基药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企业都是认可的,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量越大,平均在单个产品上的管理费用、原料采购成本必然会下降。”中央药业市场总监蔺想成表示。

在蔺想成看来,该模式的关键是如何选择中标企业。“选择合适的供货企业的意义重大,如果企业不能支持这样大规模的生产,或者不能在此规模下保证质量,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国药控股运营管理部高级顾问干荣富也表示同样的忧虑:“量价挂钩的实行,必须关注品牌大企业,防止出现厂家中标而不供应或者不能保证生产的局面。”

尽管旨在实现“质量优先,兼顾价格”的双信封制度被视为是一大突破,但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却还需要摸索与完善。

“质量层次应该存在。双信封制关键在于对第一标的控制,真正质量可靠的企业才能够进入第二标。”蔺想成认为。

除了对质量的担忧,业内对推广量价挂钩模式的另一担心还在于“单一货源承诺很容易造成行政上的市场分割和垄断,不但无法合理满足城乡居民和不同等级、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货源过于集中也可能带来用药风险”。

而在很多地方还没做好基本药物带量采购的情况下,启动非基本药物带量采购自然更是困难重重。业界关注的焦点仍然是质量与价格的博弈。

“基药不需要分层,但非基药品种在招标中还是应该分层的。目前国内药品销售医院占了主流,大部分药品需要通过医院去销售,而不中标则意味着无法进场。这对质量好的企业是不公平的。”有企业负责人士表示。

在干荣富看来,目前要实行质量分层还很困难,缺乏明确且可区分度强的指标。他建议从价格入手,“基本药物应由国家统一定价,地方不能二次议价;而非基本药物则要设置底价,淘汰那些报价明显过低、存在质量隐患、可能存在恶性竞争的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推行量价挂钩”。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三股“寒流”夹击 浙江中药企业抱团渡难关

  2010年“重磅炸弹”级药物销量排行

  3.0时代业外资本敏锐“触电”

  中药迎来进军俄罗斯市场关键期

  2011年医药产业总产值预测达15500亿

  抗辐射中药或成行业新亮点

  东盟,中国企业“掘金”新舞台

  新一轮扩产潮:抗生素市场又受追捧

  产能过剩,原料药出口之痛

  新降价令砍去100亿 药企“出血”不止

同一市场3种药价制度并行:价格管制不能治百

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可期

医保扩容孕育巨大产业机遇

2010年我国肝素出口行情火爆

药企纠结降价令 外企杀向三四线市场

全球药物创新的中国轨迹

药品安全和供应短缺两大问题挑战制药企业

药价管理深发展 医保药价格有望统一

中药研发乏力 全国投入不足不如欧美一个大企

新药创制新曙光 市场转化或加速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