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优先审评”。严重疾病主要指:对生命有重大影响(致死性)的疾病或病情进展是不可逆的,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疾病。优于目前已有治疗方法主要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预防方法或在安全性、有效性、患者肉体及精神负担等方面优于目前已有治疗方法。而要证明其医疗上的价值,必须至少要有到Ⅱb期的临床实验结果。
对于发达国家的药品审评“绿色通道”,前CFDA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广州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克坚指出,国外的优先审评程序始终以满足患者最大的需求为导向,解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是其最核心的理念。
中外药品审批操作程序很相近,为何药品上市时间却相差甚远?
有专业人士分析,人员短缺和投入是造成现如今审批速度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编制有120人,十余年未曾变化,而其中从事一线审评工作的仅80人。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相关人员说,由于药品审评中心按照参公人员来对待,收入太低,高端技术人员根本留不住。而美国2013年药品审评中心有3600人,一般专业审评员都有博士学位和多年工作经验。审评员的待遇基本相当于美国大学副教授/教授,属于美国高收入阶层。而欧盟的审评员也有3700人左右。另外,中国每年药品审评财政投入仅在960万美元左右,而美国每年评审经费高达数十亿美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尹力曾公开表示,将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提高新药审评收费标准”的方式来解决。
除了人手外,企业大量重复申报,占用审评资源,是导致审评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同一个品种批得太多,无序竞争,市场混乱”,也是药品审评部门官员对外公开发言中,经常提及的行业弊病。
一位药企负责人表示,希望审批部门能把审批的门槛抬高一点,哪怕多收一些费用,这样申报的企业少,速度应该也会快一些。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药品审评收费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近20年没有调整,临床研究的初审和复审费用维持在2000-3500元;药品生产批件的初审与复审费用在3500-25000元不等。而美国,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不收费,而新药生产上市申请(NDA)大约收费200万美元。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也开始收费,收费主要用于审评人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