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企业参加第二次公开议价,定价最低者作为独家配送企业,签订相关协议缴纳保证金后,给全区统一配送药物。
“我们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发展卫生事业和救助重大疾病患者,绝不用于发放福利。”该负责人表示,每年从让利资金中捐出1000万元给区红十字会建立“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剩余部分上缴区财政,用于镇街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与2013年同期相比,试点医院每位门诊病人的药品费降低了22.52%,每位住院病人的药品费降低31.57%,居民正迈入‘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的时代。”
大力推进社会办医
构建城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除了公立医院外,目前,渝北全区有民营医院31家,个体诊所及门诊部194家,是全市区县中拥有民营医疗机构和床位最多的地区。作为补充,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一起,构建了城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今年,我们将引进投资1亿元的北斗医院,投资3200万元的重庆奥斯蒂娜整形美容医院,投资3000万元的重庆家园天伦医院等,满足全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区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卫生计生机构权力清单,大力推进社会办医。
公共卫生服务
多方公正评估效果
效果怎么评估?渝北率先建立了“三统四评一逗硬”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和临床公卫信息一体化机制。
“三统一”就是统一制定实施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评估规范、考核评估方案。
“四评估”是指镇街医疗机构每半年对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上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每半年对区级、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上报区卫计委;半年评估占总评权重的46.7%。区卫计委评估领导小组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评估结果不定期开展评估,随机评估占总评权重的16.6%。年终聘请重庆工商大学作为第三方,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评估结果进行独立评估,第三方评估占总评权重的36.7%。
“一逗硬”就是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与评估结果挂钩;同时,评估结果以30%的权重纳入全区卫生综合目标考核,与年度绩效工资总额、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同时,推行临床信息和公卫信息一体化。一方面通过临床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开展相关门诊随访和孕产妇保健工作,通过电子门诊日志提取慢病等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公卫制作健康教育处方模板,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自动生成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同时实现智能化管理。
即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可根据服务对象个体情况提示本人可享受或已享受的服务;按工作流程提示下步工作环节;按公卫人员职责提醒未开展的服务等。
全区公卫工作实现了“任务一个点、督办一条线、考核一张网”,考核评估公信力显著提高,项目服务实效性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