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中药国际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

10年来,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植物提取物出口年均增长率达19.5%;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单纯依赖于香港的转口贸易,而是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的目标市场;中药产品对欧盟和美国等传统出口市场增长稳定,对东盟市场出口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包括非洲在内的新市场也开始接纳和使用中药;截至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新加坡等在内的多个国家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与此同时,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然而,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该引起业界的注意。    

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从宏观的市场角度来看,我国中药进出口增长虽然明显,但是与化学药、医疗器械等其他医药子行业相比,增速相对较慢。中药行业的“可比净出口指数”(NTB,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生产率优劣势程度)已从2001年的0.441增长至2011年的0.531,提示中药出口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在倡导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的今天,中医药行业依赖原料输出换取的贸易顺差,对行业发展来讲不是长久之计,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制剂产品出口,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微观的企业构成来看,结合2011年市场份额进行分析发现,数量占比76.2%的民营企业,其市场份额为51.6%;数量占比11.4%的国有企业,其市场份额仅为19.4%;而占比12.1%的三资企业,市场份额高达28.9%。需要注意的是,数量占比仅7.5%的外商独资企业,其市场份额却高达15.6%。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虽然我国中药企业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已经从2001年的3家增长至2011年的30多家,但是我国中药产业集中度水平仍非常低,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产业升级面临多重障碍    

尽管全球医药保健品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潜在的发展机遇,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中药产业固有的短板,已成为提高我国中药国际化水平的障碍。    

例如,《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要求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植物药必须在2011430前按照新法规完成注册,才能得到上市许可;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管理法规》,要求所有在加拿大市场销售的天然药/植物药需要在201011日以前向加卫生部提交申请,只有在通过审查并获得许可后才可上市;我国香港的《中医药条例》于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品利润降低 药企跨界忙“大健康”

  原药出口放缓 小专品种强势

  药品参考定价政策席卷欧洲市场

  绿色中药走俏国际市场

  精神疾病用药市场“有容乃大”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成效初显

  中国神经制药市场方兴未艾 外资加快在华谋局

  十年医改:在挫折中摸索前行

  财政部82亿基药补助金提前发放 招标大年竞争

  中医药专利走出国门面临四大阻碍

中药残留检测亟待建立标准

因多方利益难平衡 新版国家基药目录迟迟未出

多重优势构筑中成药堡垒

药材初加工现代化 透露隐形商机

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年内出台 中成药企业增长可

期待更多优质中药进医保

生物医药市场被寄予新医药经济厚望

中药国际化入世十年回顾及前瞻

临床操作难 中药缺席百亿元儿童市场

535药企通过新版GMP认证 行业并购潮即将来临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