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起早排队、在经过漫长惴惴不安的病症自疑之后,还要面对海量医院难抉择、同类病例无从问、甚至是隐疾曝光的尴尬无助,以上可能是八成中国病患走进诊室之前都要经历的磨难。而今值得庆幸的是,一个针对就医帮助的P2P互联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mHealth)整合解决方案已经浮出水面——“看处方”,一个试验性的革新者,正在使用独创性方法提供未来最智能贴心的医疗健康自助模式。
父亲患有胰腺癌的澳洲华裔随军医生Martin,女儿患有婴儿血管钙化的前腾讯产品研发总监和产品总监徐琳,以及肝癌幸存者80后程序员汪院,就是这样三个对于生命价值感同身受的创始人,创建了中国首个有关就医与健康的匿名真实互助平台:看处方。作为一个解决就医问题的平台,其最独特的突破之举不是把就医渠道搬上互联网,而是首先提出了“匿名分享”的病患互助的医患解决方案。当我们在苦苦寻求治疗方案时,八面求医四方探路,无数人兵荒马乱地重复着同样的路线。为什么不分享彼此的经历,看看别人都在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呢?患者可以在“看处方”上根据自身情况进入对应病症讨论区,找到其他病友在线上传的自己的亲身病例和就医过程(通过智能云端,看处方可以自动识别用户上传的照片并自动抹去隐私信息,转换为文字和数据,并根据检查单、化验单、收费单等智能分类)。比起去医院获取一张潦草的就诊记录而言,直接打开“看处方”变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健康管理模式,既省去一个个医院专家求诊的纷扰,还能保证自我病例处于完全封闭的“安全”状态。Brookings Institute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全国医疗收入的70%是慢性病带来的,怀孕、儿科、肿瘤等中国常见的大比重慢性病又均为强隐私病症。而目前通过这套完善的匿名互助模式,“看处方”数据平台已经积累了可观的病例数据,而随着今年推广步骤的节奏更新,未来的医患大数据库的建立指日可待。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看处方”还把医生直接搬到了在线平台,针对常年身居医院诊室的医生而言,更多需要他们的病患正因为距离和常识的问题被阻在千里之外,针对医患之间一直存在的“最遥远的距离”,“看处方”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信任的医患交流工具:医生和认识的患者之间的移动端沟通通道,借助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在看处方的平台上积累和沉淀医疗数据。医生使用的是手机APP,方便地管理患者,而患者只需使用微信即可和医生沟通交流,服务器搭建APP和微信之间的通讯桥梁。并且“看处方”平台上特邀的医生和患者的关系都是已经是面诊过的,有这样的信任基础之后,患者才更愿意去和这个医生保持长期关系(有偿咨询),医生对于认识的患者的随诊也更具备临床意义。
医患连接+在线随诊+经验分享,这些步骤目前都已经可以通过“看处方”足不出户亲身体验。在中国这样一个患者基数大,且医疗水平和保障体系都分布不均的国家,“看处方”的润物无声之举是探索亦是表态,对生命价值的守护和全民健康的推进,将是一条其修远兮的荆棘之路,漫长求索的队伍中,“看处方”正以领军之姿为千万病友的生活另辟蹊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