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公立医院睡得好好的,为什么用改革吵醒他们?

公立医院院长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中坚力量,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需要在院长间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推进。

“改什么改?没改革的时候,医院运行的挺好,现在天天改革,弄得医院上下疲惫不堪!”

“天天收到文件,到处是考核指标,还要应付各种检查,改来改去尽做无用功,没给医院带来一点好处。”

以上的抱怨,出自某些公立医院院长之口,且颇能引起一部分院长们的共鸣。从这些牢骚中不难发现,部分公立医院在一轮接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陷入了疲惫期,消极、麻木甚至抵触的情绪开始滋生。

如果仅仅从过日子的角度,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从全国卫生财务年报中也能看出,公立医院总体的收支是略有结余的。但是为什么还要改革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是必须也是必然!

首先,从终端来看,公立医院的服务行为不规范。医院为了保持正常的运行,把医疗服务的行为和收入挂钩。医生为医院挣的多,收入就高。这种导向很自然地会催生大处方、高值耗材的滥用以及不必要的检查。如此,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看病贵,医保基金也被大量浪费。用句术语归纳这一现象就是:不正当的利益格局导致的医疗资源浪费甚至负效应。(未做普调,只是逻辑层面的探讨。)因此,从生产流通领域到终端服务领域的利益链条如何打破,就成了现阶段存量改革的重点。

其次,公立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没有达到最优。目前中国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是比较合理的,从城市医院到县级医院再到基层医院的层级医疗体系设计是适宜的。但老百姓看病就医却是混乱的,这就使得供方的整个服务体系效率低下。简单来说,大医院的高级别的医生看了很多普通的疾病,从单个医生角度来看效率是高的,但是放到整个服务体系来说,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极差的。这也是改革的原因之一。

公立医院越来越土豪,但实际可支配财力有限

近几年,公立医院无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呈两位数的比例增加。2014年,公立医院总收入和总支出分别达到18024亿元和17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15.1%。于是一个个医院开始变得越来越“土豪”。

在不断攀升的收入和支出背后,其结构也值得深究。下图显示的是2014年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状况。

2014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单位:%

2014年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为16138亿元,其中药品收入和卫生材料收入占52.8%20122013年这一比重为53.2%53.1%,变化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检查、化验收入3636亿元,增长18.9%,近6年平均增长率22.5%,增速较快。

再来看看支出结构,药品和卫生材料占业务支出的近60%,可支配收入很有限。物耗占比的高位运行,成为医院财务管理解不开的""。用于人员的支出只有30%左右,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仍缺乏资金渠道。

2014年公立医院业务支出构成(%

医生的劳务白菜价,但医院居然还有结余

现在的中国医务界,都认识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医生的技术不值钱。这点可以从医生的技术劳务性项目收费标准(如护理费、手术费)看出,用白菜价来形容毫不为过。以挂号费为例,2011年至2014年,区级医院次均挂号费逐年降低,县级医院次均挂号费未发生变化,城市医院也仅增加了0.1元,护理费每天每床只有19.6元,下面这张表可以佐证。

2011-2014年间公立医院典型技术劳务性项目收费情况

这种扭曲的服务价格,严重低于服务成本,使得医院会变相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弥补。而运用高精尖技术的检查项目(如CTMRI等)利润空间较大,于是医院出现大型设备过度检查、选择性提供服务等情况,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如上文提到,财务年报显示公立医院是有收支结余的。那么在医疗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极低的情况下,还能有结余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政府财政补助发挥了一部分作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医保定点放开后的地方改革和利益重分

在线医疗观察:巨头扎堆卡位 线下诊所曲线救

不能赚钱的药物就要消灭它?

默沙东胆固醇药物Anacetrapib前景日趋暗淡

想在中国医疗领域创业?先看看民营医院这20

医生集团和投资人如何谈“恋爱”

民营医院该从“商鞅式”管理中反省什么

网络医院存发展悖论 难有大发展

医疗价格 “上墙”也未必透明

印度医改新政给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