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医药正成为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预计到2020年,生物药销售额有望占全球药品整体收入的1/3,而抗体药物则是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1986年,世界上首个单抗药物——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出现的排斥反应的抗CD3单抗OKT3获得美国FDA的上市批准,由此拉开了单抗药物发展的序幕。此后,抗体药物作为备受关注的一类生物药,受到了国内外制药公司企的热力追捧。
中信国健:抗体领域的领军企业
目前,国外制药巨头在抗体药物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垄断性地位;相比而言,我国在抗体药物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自主研发的品种少。然而,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专注于抗体研发的企业,也有不少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国健”)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注于抗体药物的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的企业。中信国健构建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平台,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持续开发新药的创新能力;经过仿制、仿创、创新三步走,已成为我国抗体制药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公司第一款上市专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原创抗体药——“益赛普”我国第一个正式批准上市的抗体融合蛋白药物,自2005年上市,累计销售超过3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位居第一,2014年末的市场份额保持在60%以上。
吴辰冰:创新是中信国健坚定的信念
3月15-16日,2015(第五届)抗体药物及新药研发高峰会在成都召开。在此次峰会以《生物药生态圈:研发技术、合作创新、市场、政策等多方位解析》为主题的专场访谈环节,中信国健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官吴辰冰博士表示,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我国生物药开发的大环境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监管政策、技术、资金投入、产学研合作等;要想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赶上并超越国际水平,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访谈结束后,记者有幸见到了吴博士,并就中信国健快速发展的秘诀、创新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实现抗体药物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生物医药“老兵”的称呼您怎么看?
吴辰冰:从事业发展角度来说,我是个比较幸运的人。从哈佛读完博士后以后,很幸运的进入了雅培工作,也正赶上了阿达木单抗完成三期临床,即将进入市场,整个过程学到了很多。这十几年来,慢慢积累一些抗体研发和创新技术方面的经验。其实,有很多同行在工艺、生产技术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这些对抗体行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中信国健快速发展的秘诀是?
吴辰冰:中信国健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公司先前在产品和市场上的积累。加入中信国健大约有一年半的时间,主要着重于公司团队的培养、关键技术和平台的建立以及组织协调公司早期产品尽早推向临床。当然,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公司的团队。目前,公司有两个项目即将进入到临床申报阶段,这正是因为中信国健有一个积极向上、紧密合作的团队。
中信国健的创新模式是?
吴辰冰: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既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创新可分为两个阶段,包括内部创新和行业创新。虽然中信国健早期研发的一些产品是生物类似药,但在当时,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创新。而现在,公司希望能够突破内部创新,开发原创药和创新抗体技术,实现在整个行业内的创新,这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
国内单抗药如何实现更好的创新?
吴辰冰:欧美之所以不断有创新药推出,主要是由于多年基础研究的积累。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明确分工和紧密合作使得他们的产品能够更快的推向市场。就国内而言,想要真正开发出针对新靶点的原创药,一方面,企业要与学术界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学术界也需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基础研究上,在靶点的发现和验证上发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