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中医药产业。日前,在海南博鳌举办的“2016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发业内专家和与会嘉宾热议。他们表示,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中医药产业迎来“刚需+政策”双重利好,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或将迎来“黄金十年”。同时,由于创新能力不足、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10万亿产值可期 中医药产业“黄金十年”到来
6月18日,在“‘健康中国’投资盛宴”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中医药覆盖第一、二、三产业,中医药健康服务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丰富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也带动了相关制造业发展,年产值超过万亿元。以中草药为例,数据显示,2014年底,中草药行业的产值达到1642亿元。根据中研普华的数据,2014年我国对中草药的需求量为290万吨,到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670万吨。
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代涛介绍,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将提升国家在医药、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及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而这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核心宗旨。
据了解,国务院此前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环球医药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殷允录表示,从国际市场来看,近些年随着中医药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兴起,中医药成为很多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丝路沿线国家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十分注重传统医学的保健功能,将其融入旅游、餐饮等行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顾客,已具有一定规模。6月2日,"中医药ISO"发布6项国际标准,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进程加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表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并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协议。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国家或地方政府立法的形式得到承认,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
国际市场“走红”的同时,中医药产业在国内也越来越吸引国际游客关注。三亚市中医院院长陈小勇介绍,该院2002年开始接待俄罗斯、瑞典、挪威等国家的游客,并开展国外疗养包机服务。截至2015年底,三亚市中医院为包括多位外国政要在内的4万余位外宾提供高端定制健康服务,受到他们的高度赞赏。据统计,2014年三亚市共接待约9万名俄罗斯游客,外国游客的消费总额约为2.76亿美元,其中中医保健理疗消费近1亿美元。
殷允录说,秉持国际化视野考虑全球及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增长态势、发展特征、相关政策情况,中医药乃至大健康行业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行业“黄金十年”已经到来。
创新能力不足 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与会嘉宾表示,虽然整体上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较快,也受到政策扶持,然而,由于长期缺乏产业引导和资本进入,且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医药产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作为政协委员代表医药卫生界发言时指出,随着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去”,其蕴藏价值进一步被挖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利用资金、人力和技术优势抢占中医药科研高地。多个发达国家和大型药企正抢先发掘中药新药资源、抢注中医药国际专利、抢占市场先机,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形成了超越和洼地倒逼效应,整体形势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