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本土市场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质检总局发文 促民营医械检测机构爆发

312日,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中,提出将质检系统3500多家机构分为公益类和经营类两类,到2020年基本完成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政事分开、官办分离、转企改制等改革任务,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这意味着,被政府部门掌控多年的检验检测机构终于迎来了挣脱束缚,走向了市场化的春天。这让原本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检测机构看到了希望。但这样的改革势必要动国有检测机构的“蛋糕”,如何转企改制,以及逐渐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就成了一个类似国企改革的难题。此外,在会面临国有和外资的围困,民营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春天真的来了么?

1.历史沿革及整体发展状况

1998原国家医药管理局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下属的9家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与由卫生部转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辖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共同组成了我国的10个国家级医疗器械检验机构。2000年后,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建立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截至2012年,全国已经拥有53家医疗器械检验机构。

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其目的是满足本地区医疗器械产业监管的需要,因此,医疗器械检验机构的整体分布情况与检验能力水平与当地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状况是一致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医疗器械检验机构集中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中南部地区,而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相对较少,这实际上也是医疗器械产业的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分布状况。医疗器械产业发达的省份,检验机构的数量多,检验水平也较高,这种情况符合当地政府对医疗器械产业监管的需求。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鼓励药监系统外的检验机构申请对医疗器械的检验。使药监系统外的诸如电器类、材料类检验机构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对相关领域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检验。

我国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是有政府设立的、服务于政府的技术部门,主要职能是为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监管做好技术支撑,服务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上市前注册和上市后监督,更重要的是还承担我国医疗器械的标准化工作。

312日,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中,提出将质检系统3500多家机构分为公益类和经营类两类,到2020年基本完成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政事分开、官办分离、转企改制等改革任务,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综合性检验检测认证集团。

这意味着,被政府部门掌控多年的检验检测机构终于迎来了挣脱束缚,走向了市场化的春天。这让原本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看到了希望。民营医疗器械检测机构正式杀入市场,或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2.民营检测机构“杀入”面临的难题

显然,民营检测机构的加入,搅动了以往国有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在引入市场化的同时,带来的必然的竞争,也有力的促进了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良性发展,对于整个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利好消息。

原本处于尴尬地位的民营检测机构终于迎来了春天,可以在市场化下去分得医疗器械检测市场的一杯羹,也从一个方面促进国家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在技术以及服务和创新上自我的提升。也使得民营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能够在市场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抢得市场的一份“蛋糕”。

在整个为此叫好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冷静的看到,目前民营医疗器械检测机构所面临的困境。目前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主要是三类,其中,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总数的近80%,市场份额约占55%;民营机构数量约占19.5%,市场份额约占20%;外资机构数量约占0.5%,市场份额约占25%。仅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在华业务收入就近50亿元。

而国家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是由政府设立的,主要依托的是国家类的科研机构和高效院所,有着实力雄厚的实验技术支撑。同时检验依托科研、科研提升检验,有着丰富的检测经验。相比较民营检测机构来说,在技术和经验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用3D打印,给你做个超级英雄的假肢

  生物制药牛市是泡沫还是刚需?东风略微压倒

  GEN:亚洲八大生物医药产业群 中国位居榜首

  美国医药市场2020年将达5500亿美元

  Neupogen之争虽画句号 仿制药市场前景仍存未

  2023年全球1型糖尿病市场将达136亿美元

  2020年全球宫颈癌筛查市场将达到220亿美元

  百“糖”大战何时休?

  萌萌哒医用机器人“大白”的家族图谱之行业

  脑科医药即将迎来大爆炸时代

医药分开的三个核心问题

国际原料药市道走出波浪型曲线

BAT的互联网医疗向何处去?

不只是丙肝!细数未来3年推动药品支出大幅上

是什么稀释了医改获得感?

“上市公司+PE”式产业基金全景报告:药企弱

2024年全球智能药丸(Smart Pills)市场将达

盘点:那些闯入医药行业的“科技者”

2015年生物医药行业趋势

炎症和血管疾病: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本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