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方向和原则要求,其突破和创新主要表现在凸显了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拓展了保险资金运用发展新空间、支持了保险资金管理公司的机构和业务创新三方面
8月13日,对于蛰伏已久的中国保险业而言无疑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日子。这一天,酝酿了8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正式发布。2006年,国务院曾出台《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旧"国十条")。
新“国十条”的出台犹如一剂“强心针”,给举步维艰的保险业重新“起航”的信心和机遇。
好消息接踵而至。
8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8月28日,农业部和保监会在四川成都联合召开保险支持畜牧业发展经验交流会,这是国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首次联合召开会议,共同研究部署畜牧业保险工作。
新“国十条”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保险业发展正式步入“加速”模式。
项俊波“坐镇”培训班
8月19日晚间,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原定于8月22日召开的新“国十条”培训班,因故提前至8月21日召开。参会人员须于8月21日上午8∶50、下午14∶50入场完毕。
参加这个培训班的包括机关各部门,培训中心,各保监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险学会,中国精算师协会,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筹),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保险中介公司。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亲自担任培训班“讲师”。
“保险公司一定要"苦练内功",不要搞成"虚不受补"。”项俊波没有太多赘言,就着新“国十条”开讲了。他指出,新“国十条”各类政策措施一共58项。其中,对以往政策的重申共21项;过去没有明确,但实践中已经执行,这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下来的政策共6项;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结合行业自身发展需要,新提出的政策共31项。
在项俊波看来:“现在外部环境的问题解决了,舞台已搭好,关键要看保险公司能不能把这台戏唱好。”事实上,这位中国保险业“掌门人”在台上讲了整整3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新“国十条”提出了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这也是在国务院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提出。
对此,项俊波做了深入解读:现代保险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现代服务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创造需求,实现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障有机衔接。保险服务与社会治理相互交融,商业机制与政府管理密切结合的产业。
事实上,关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无论是在文件起草中还是在出台后,都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李朴民进一步补充:与传统保险业相比,现代保险服务业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新”、一是“广”。所谓“新”,是指现代保险服务业是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产物,它既包括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保险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保险业务的改造和提升。所谓“广”,是指现代保险服务业不仅包括商业保险服务,也包括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灾害救助中能够市场化运作的保险服务。
“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深化保险行业自身的改革,二是服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项俊波认为,“从我国保险复业起,每次市场化改革推进,都促成了保险业一轮重大发展。这次也要结合新一轮市场化改革进程,找准保险业新增长点。争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