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体持续不断的质疑之下,独一味的澄清公告终于在1月24日晚间出炉。在公告中独一味表示,媒体报道的张世全问题,不构成本次交易的法律障碍。
“我们现在正准备相关材料,近期将向中国证监会举报。”1月27日下午,张世全在电话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早在一周前,我们就已经向独一味发去了律师函,到现在也没有收到回复。”
张世全的代理律师彭商建表示,这是独一味在断章取义,玩“文字游戏”。
此外,记者注意到,不仅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股权存在着争议,在独一味公告的《法律意见书》和《资产评估报告》中,对肿瘤诊疗中心资产权属与收益权权属的表述亦是前后矛盾。
股权纠纷难撇清
1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曾独家披露四川红十字肿瘤医院尚存股权纠纷。
“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是初始出资人刘岳均于2009年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新设立的社团法人,故肿瘤医院不涉及与张世全的产权纠纷。张世全的股权问题,应由原成都友谊医院、友谊医院有限公司的出资人依法处理。”独一味在澄清公告中回应称,本次收购属于肿瘤诊疗中心收益权收购,是肿瘤医院与公司的业务合作,不是肿瘤医院产权收购。不论肿瘤医院是否存在张世全的股权争议问题,均不影响本次收购的效力。
在张世全看来,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就是以前的成都友谊医院。从成都友谊医院到成都友谊医院有限公司是一脉相承的。
张世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法院已经判决认定他是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 (即原成都友谊医院、成都友谊医院有限公司)的合法股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2011)川民提字第202号《民事判决书》中明确表示:“申请再审人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与被申请人张世全股东权纠纷一案,原系张世全与成都友谊医院、成都友谊医院有限公司股东纠纷权一案……”
此外,上述判决书中,四川省高院称,2009年9月,成都友谊医院更名为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成都市中院与四川省高院的判决书中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市中院判决书上诉人为 “成都友谊医院、成都友谊医院有限公司”,而在省高院的判决书中,申请再审人变为了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
在彭商建看来,能够证明肿瘤医院与友谊医院本是一脉的证据还远不止这些。他向记者指出,在肿瘤医院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申请中也能够看出端倪。在一份“关于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申请”中有写到,“友谊医院新资方整体投入上亿元人民币。”彭商建认为,这就能够说明肿瘤医院曾经就是友谊医院。
“独立性”前后矛盾
“本次评估对象为肿瘤诊疗中心的经营收益权,其为被评估单位的一个经营部门,没有完全单独核算。此外,没有影响评估机构尽职调查的事项”。独一味1月24日晚间最新发布的 《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15年85%经营收益权评估项目评估说明》(以下简称评估说明)中表示。
1月12日,独一味发布的《关于公司收购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肿瘤诊疗中心85%收益权的法律意见书》(以下简称法律意见书)却声称,肿瘤诊疗中心系肿瘤医院内部独立核算的诊疗机构,其资产权属与收益权权属均独立、清晰、明确,不存在与其他第三人进行权益合作的情形,也不存在限制收益权转让的情形,依法能够作为本次收购的标的。
独一味在“肿瘤诊疗中心”是否是肿瘤医院内部独立核算的诊疗机构的这一重大问题上都相互矛盾,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这两份自相矛盾的公告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冠名不规范。
1月24日晚,独一味最新发布的评估说明中仍然宣称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是由四川省红十字会设立,并联合原华西医科大学各科专家组建的西南地区首家高级专家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