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春节后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性,“春江水暖中药知”;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提到中医药,国家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让中医药产业在转型发展中再次迎来春天。
“中药材的‘触网’无疑会为中药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药材从‘一带一路’沿线上‘走出去’、建立中医药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等方面目标的实现插上翅膀。”近日,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中药材发展高端论坛上表示。
打破瓶颈 拉动京津冀产业发展
京津冀区域的中医药产业在全国中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抓住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有效加强京津冀三地中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的一件大事。
由京津冀三地联合打造安国数字中药都即将投入使用,数字本草公共服务平台以安国数字中药都为依托于近日上线,不仅成为了京津冀中药材产业链资源整合、保障中药产品质量的创新之举,更加成为来自同仁堂、中国中药、云南白药、葵花药业、扬子江药业等国内医药业知名企业以及130多家中药材经销商共谋行业未来发展的焦点。
“数字本草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全程一站式服务,使药商、药农、药企以及终端消费者都可以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药材交易。”数字本草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谈到搭建首个中草药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时表示,为了在中药种、储、供三方面有保障,平台也将在全国构建庄园式样板化的种植基地,打造“公司+农家基地+科技+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模式。
事实上,近年来中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使现代中药产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中药工业的规模化发展,对产业链的上游即中药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材分散种植、粗放加工、零散收储等‘问题’药材和中药,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化中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中药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也让京津冀协同成为了行业发展的拉力。”在谈到如何打破中药材产业发展瓶颈方面,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表示,河北省安国“千年药都”在重要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下,全面打通现代中药产业链,破解中药产业瓶颈势在必行。
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认为,打造数字本草公共服务平台,道地药材与数字科技的结合,在中药产业链的源点,不仅可以实现药材种植管理和收储、价格管控、标准化加工等功能的集成化,更加形成辐射全国药材主产区、拉动药材技术和质量升级的能力。
中医药国际化步伐再提速
四年前,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申报美国FDA的第一例复方中成药,迈入了“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为我国中药现代化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并非一路坦途,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认可度仍然得到较大的提升。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发文明确提出中医药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影响力。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铺就了一座国际化合作新平台,为中药材产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全国首个数字本草交易平台在“触网”的过程中全面打通中药材国际贸易通道。“‘足不出户买天下卖天下’并非一句口号。”安国数字中药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刘晓煜告诉记者,数字本草公共服务平台首创“三网合一”新模式,中药材电子交易、中药材第三方检测和全程追溯三大核心服务将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以及流通的可视化、透明化。同时,采用电子化平台运营服务模式,为全球交易商提供从采购到流通的“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