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内新药研发和新药市场存在一定难度

研发一个新药要多少钱?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知道又都说不清的一个问题,一台分析设备不可能只用于一个项目,一次员工培训不可能只为了一个项目,一个公司更不可能只有一个项目。大公司每年都是50亿美元以上的研发投入,但没有一家企业平均每年能产出2个新药,这样算下来平均每个新药的研发成本是大于50亿美元的。

但是企业财务报表里的研发费用与我们最关心的研发费用并不是一回事,我们想知道的是一个药物分子从发现到FDA批准所需要费用,而不是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费用及上市后的研究及监测。我比较相信Eli Lilly报出的数据,一个项目如果进展非常顺利,从发现到上市只需要2.64亿美元。

然而问题是新药研发的风险大、周期长,最新数据显示I期到上市的成功率是10.4%Eli Lilly报出的数据是11.7%AstraZeneca自爆2005-2010年的成功率数据是5.3%Eli Lilly将研发风险与资金成本纳入计算后,平均每个药物分子从发现到上市需要17.78亿美元。

Eli Lilly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新药研发不怕一个项目耗费多少钱,怕的是十个项目九个报废。一个新药从发现到上市需要10多年的时间,今天向银行借1个亿现金,10年后如果手头没有2个亿就赔本了。

一个新药的市场独占期大约10年,回收研发成本至少需要2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实际可能是平均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才能赚钱。大公司一般都有年销售额30亿美元以上的品种,欧美新药市场大环境决定创新型制药企业是赚钱的。

需要说明的是孤儿药,这类药物达到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是有难度的,但不意味开发孤儿药赚不到钱。据统计孤儿药研发的成功率是32.9%,足足是普通药物的3倍,研发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中国建国以来没做出几个新药,评估国内的新药研发成本和新药市场比较困难,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零碎的数据中看出些问题。

先说中国的新药研发成本,现在买一个1.1类新药临床批件怎么也要2000万以上,一个好的首仿品种都要这个价,几百万买个新药基本不可能。比如信立泰从复星医药买复格列汀是2500万,石药集团从四川大学买SKLB1028的价格是2000万。

新药研发有临床前、I期、II期、III期四个阶段,如果临床前在2000万,越到后期成本越高,埃克替尼当年III期买阳性药对照用了2600万,现在一个药物分子从发现到上市至少耗资1亿。如果从国外引入,成本就高得多了,比如正大天晴从BioLineRx买入BL8030花了3000万美元,这还只做到了临床前。

我认为中国研发一个新药平均成本是2个亿,信立泰从艾力斯买阿利沙坦酯花了3.4亿,分5期付清。当时阿利沙坦酯已经获批,算下来该药的研发成本应该在3亿以下,鼓吹10亿的年销售额就有点自欺欺人,这也太低估艾力斯的智商了。

Eli Lilly的比例计入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那么平均每个药物分子从发现到上市大约耗费14亿,按10年的市场独占期计算,回收研发成本至少要1.5亿的年销售额,因为不是上市就立即变现,实际赚钱应该需要3亿以上的年销售额。

中国新药单品种平均年销售额能达到3亿以上吗?我觉得现在远远达不到,埃克替尼上市第3年销售额4.75亿,益赛普上市第8年销售额4.7亿,恩度上市第3年销售额3亿,后面就没怎么涨了。这些都算起步早、国家全力扶持的大品种,相当于欧美的重磅炸弹,后面跟着的低技术含量的品种市场就更小了。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数据,2013年中国、美国的药物研发投入分别为841193亿美元,折算下来美国每个新药40亿美元,至少说明40%以上的研发投入用在新药上,如果中国84亿美元投入中有20%真正用于新药研发,中国每年上市的新药个数应该达到7个,未来5年达到这个数字有难度。

从新英格兰的数据看,中国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可能低于国际的10%,但中国部分企业的成功率可能高于10%。比如恒瑞医药2013年的研发投入才5.63亿,10年累计投入不足30亿,其中很大一部分放在仿制药上,但已上市或处于后期开发的新药已经有艾瑞昔布、阿帕替尼、瑞格列汀三个。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新药研发回报率已跌至四十年来最低谷

  中国孤儿药政策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

  新政引领下的医药发展趋势

  药用胶囊老板的理念践行路

  药品招标有望为医药股市场带来更多投资机会

  药企“贿赂门”背后的反思

  2014药品采购机制十大猜想

  全球医疗器械最大并购:美敦力429亿美元鲸吞

  外企大佬:跨国药企的创新如何适应中国国情

  医药行业整体回调 行业分化成趋势

礼来公司糖尿病新药dulaglutide将从竞争中脱

医院发展该向何处去

药品批发企业GSP认证现状:稳而不快 关卡难

抗糖尿病药物,谁是下一个重磅?

未来本土医药研发路径分析

低价药松绑,落地执行行不行

放开限价能否解决低价药品短缺问题

低价中成药迎曙光 独家产品被看好

医改的中国式突围:让中医管中医

医改催热社会办医 国际资本欲分羹中医领域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