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大型制药集团不断地在内蒙古各个招商条件优厚的地区新建、扩张产能,生产以抗生素为主的原料药,在托克托县、呼伦贝尔、巴彦淖尔等风水肥美的地区不断扩张,使得内蒙古成为继山东、河北等省之后一个“新兴”的世界抗生素原料生产基地。以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为主的生物发酵产业俨然成为煤炭、煤化工、稀土材料、有色冶炼、电力之外内蒙古的另一“支柱产业”,但是,其产生的成分复杂、高浓度、高盐分、含有生物抑制性、难降解的特殊污染物则给内蒙古带来严重的环境风险。现在托克托工业园的制药企业已经由于严重的污染而被勒令关停整改,但在其他地区,各大制药集团的扩张脚步还在加快,而规划治理手段的严重滞后和缺位则给原本水草丰美的内蒙古带来无尽的隐忧。
一线调查
抗生素内蒙古十年狂飙
因污染物排放长期不达标,今年4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工业园区内的10家抗生素原料企业被勒令停产整治。但这不代表以生产抗生素原料药为主的生物发酵类企业在内蒙古真的遭遇到了环保门槛,相反,更多的同类企业正在数千里草原上高歌猛进。
维生素C原料、青霉素原料药、古龙酸、维生素E原料、青霉素工业盐、头孢菌素生产装置等项目,在国家发改委2005年至2011年的几个《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相继列为“限制”类,而在内蒙古,这些产业隐藏在“农畜产品加工业”名称中,成为各盟市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重要合作对象。生物发酵产业俨然成为煤炭、煤化工、稀土材料、有色冶炼、电力之外的另一“支柱产业”。
5月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2013年全国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抗菌药使用的数量及品规将有硬性规定。这是自去年8月卫生部“限抗”令施行后的又一具体“限抗”举措。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广成5月22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这已经并将持续影响到国内抗菌类药物制剂企业和产能巨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
抗生素原料药早在2005年即被发改委列入限制发展类产业,目前这类企业加强环保、控制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刻不容缓。
整顿与扩张
“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制药废水造成的环境困扰使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党政领导不再隐忍。
托克托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苗战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托克托县工业园区内的10个生物发酵类企业,从3月底就被责令停产整顿。2012年8月,县政府委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等三家专业机构做了一个工业园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县政府要求园区企业按此整治;“三废排放达标了,可以开,达不了标,就不要开了。”
托克托工业园区建设于2003年,到如今引进了26家企业,在近七八年时间内,托克托工业园区发展出健隆、金河、融成等一批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发酵企业,号称“全国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基地”。但这些企业对托克托县农业灌溉系统和境内田地造成的严重污染,以及他们自己惨淡的经营业绩,让这个“世界工厂”黯然失色。托县《环境综治方案》透露,全部10家生物发酵企业加起来,从2004年到2012年9年间,才缴纳了3.3亿元税收。
在托克托工业园区内的生物发酵企业停产技改后,按照托克托县政府的要求,将环保设施改造情况向政府一日一报,迄今尚无复产消息。涉事企业拒绝就此事接受采访。
就在托克托工业园区的抗生素原料企业因污染问题被停产整顿时,海拉尔、牙克石、科尔沁、巴彦淖尔的企业却在“大干快上”。
5月中旬,呼伦贝尔草原牧草初绿,水碧天蓝。又一户大型抗生素原料生产企业正在海拉尔东部的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并进行紧张的第二期项目施工。这是由沈阳同联集团投资的呼伦贝尔鸿洋药业公司生物制药项目:年产4000吨7-ACA、5000吨硫氰酸红霉素、5400吨洛伐他丁生产线。而在它的一期工程中,根据同联集团的介绍,已经建成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