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前三季度,中药商品进出口额24.3亿美元,同比增加10.53%。其中,出口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7.20%;进口额为6.3亿美元,同比增加21.32%。
2012年前三季度,中药商品进出口额24.3亿美元,同比增加10.53%。其中,出口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7.20%;进口额为6.3亿美元,同比增加21.32%。
中药类大部分商品出口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幅。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依然是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8.55亿美元,同比增长6.07%;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5.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5%,位居第二;中成药出口额为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保健品出口额1.59亿美元,同比增长3.71%。
传统市场依然保持优势,但出口增幅明显放缓
日本、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韩国依然是传统中药的主要出口市场。这五个市场的出口额占整个中药出口额的71.45%,其中,我们对香港和欧盟的出口增长放缓,对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出口增幅较为明显,分别达到25.76%、32.42%和21.81%,成为中药商品出口大幅增加的重要推动力。
去年因德国对我国的人参和部分提取物产品需求增加,所以我国对德国中药出口同比增长85%,随着今年来自德国的订单归于平稳,我国对德前三季度中药出口同比略降6.6%。
因为全球经济增幅放缓和增长的不确定,我国中药对各个市场的出口增长整体放缓。
前三季度我国提取物出口的传统市场仍保持稳定增长,部分新型市场(如拉美的墨西哥和东盟市场)需求同比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市场需求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但拉美和非洲的需求同比有大幅下降。另外受台湾对进口中药材实施管控措施的影响,前三季度大陆对台湾的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额仅为1997万美元,同比下降49%。
前三季度我国中成药出口同比增长17.84%,其中,欧盟在我国中成药出口中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6.47%下降到2.59%,内地对香港的中成药出口比重则不断上升。
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2012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为出口主力军,出口家数为2022,出口金额为9.15亿美元,占比高达50.81%,其中集体企业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较快;三资企业出口家数为334,出口额为5.24亿美元,出口金额占比29.12%;国营企业出口金额占比仅19.97%。值得关注的是,在民营企业中,私人企业的出口量占九成以上。
中成药出口受欧盟《传统草药药品指令》影响逐步减小
2012年前三季度中成药对欧盟各国出口额为770万美元,同比下降37.61%。中药制剂出口份额不断下降与原料类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境外注册、认证等各种贸易壁垒是制约中成药出口增速的重要原因,中成药走出国门的进程依然缓慢。
2004年,欧盟颁布的《传统草药药品指令》(以下简称《指令》)对我中成药出口欧盟已经形成直接的影响,《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中成药都必须在2011年4月30前按照新法规完成注册,并得到上市许可,否则将不允许销售。2011年,我对欧出口中成药1332万美元,数量同比下降13.5%。但今年我国中成药出口受欧盟指令影响的程度整体已经减弱,荷兰和罗马尼亚等市场基本平稳,德国的需求还有一定增长,只有英国对中成药出口的管理越来越趋于严格,前三季度,我国对英国的中成药出口额同比下降了77%,因为英国在我国对欧盟中成药出口市场比重中占比比较大,所以,对该国出口的大幅下滑,也带动了中成药对欧盟出口整体数据的下滑比例。
辣椒提取物出口受阻问题圆满解决
自4月19日至今,青岛海关、天津海关等地方海关因辣椒提取物出口产品税号归类问题,陆续对有关企业实行布控调查,致使各企业全线停产,出口停滞。涉及产品包括辣椒红色素、甜叶菊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及槲皮素等,其中以辣椒红色素最为代表且影响最大。编码归类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性,因为植物提取物产品涉及食品、营养保健品、化妆品及医药中间体等多个行业,具有产品多、规格多、属性复杂等特点,故植物提取物产品在出口中涉及使用的海关编码比较多,部分产品的归类也很难界定。此次问题的发生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提高、产品成分及用途的改变,以及产业政策的变更,当前出口的产品与几年前的产品已有本质不同,所以在使用编码出口报关时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同一植提产品在不同海关申报所用出口编码不同,海关尚未明确统一,并且不同编码出口退税不同,企业在出口该产品时使用不同海关编码,受到警告或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