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进行的“2012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查,日前已经结束,现正进行效果评估。
自2011年开始,卫生部拉开了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规范。经整治,2011年对全国43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检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能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为进一步巩固2011年的整治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促使医生的合理用药行为常态化、习惯化,2012年的整治活动更加雷厉风行地展开。
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专项整治活动的督导检查标准更严,检查方法和评分标准也更加细化和量化。在多措并举下,不少地方的整治成效显著。然而,从检查结果看,各地区之间、医院之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仍存在较大差距。
巩固阶段成果
经过2011年的整治,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使用强度有所降低。据不完全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6年的80.5%下降至2011年的58%,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从2006年的27.8%下降至2011年的15%,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2006年的99%下降至2011年的58%,介入诊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从2006年的大于90%下降至2011年的不足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从2006年的51.5%下降至2011年的不足30%。
2012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更强调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和监测,并要求全面地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而且,在2011年整治的基础上,2012年的方案增加了新的内容,整治督查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对口腔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等专科医院的购用品种、品规数量和抗菌药物应用指标等提出的明确要求,这正是2012年整治的新亮点之一。
连续两年参与专项整治活动的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童荣生表示:“2011年实施的方案,并没有将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进行区别对待。在2011年的督查反馈时,我们发现,将两者一同排名,可能有欠科学。毕竟,这些专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程度肯定比综合医院低。而2012年作出这样的调整,控制指标更显出其合理性。”
此外,2012年的方案还提出完善控制措施、建立“两级两网”(不仅要参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还要建立起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等要求。
细化整治方案
和2011年一样,2012年整治活动的督查总分同为300分,主要分三方面:一是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