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民营医院院长们为何身份尴尬?

年底了,不少民营医院有了高管层离职或跳槽的动静。我觉得,人才流动当属正常,进来的是人才,出走的是资源。因为在民营医院职场中,关系是资源,但没有双方合作的诚意和利益捆绑,再铁的关系也很难占有资源,即便有也是短暂的。民营医院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优质人才的标的资产。显然,有资源还得善于用好资源,圈好资源与留住人才同等重要。

民营医院运营管理架构的组成

通常民营医院运营管理架构有两种,莆系医疗多是总经理(院长)负责制的垂直亲力亲为管理,聘用“业务院长”多为摆设,这个摆设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不能参与决策管理,有重大事情总经理只跟业务院长知会一声。其余时间,就去科室沟通协调具体的事务吧,别的不用业务院长管。本土民营医院实施的多为院长负责制,直接给董事会汇报或负责。相对来说,较莆系医疗直接插手管理少了一些环节。

在此借用当下很熟悉的一句口头禅:这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极坏的时代。对于民营医院,这个时代的好,是给了民营医院更多的试错机会,相较于30年前的医疗状况,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消费者的消费意识,都让民营医院有了更多的赚钱目标与投机机会。而这个时代的坏,就在于民营医院急功近利、短期医疗行为催生了运营业绩低迷的谎言!  尽管经营决策者口喊诚信医疗、规范服务的背后恐怕也难以撇清这种谎言的嫌疑。我就曾说过,这样的民营医院,总会给人一种精华耗尽的感觉。越是那样的民营医院,越会遭逢愚蠢与狭隘。

民营医院能否在医疗资源方面具备竞争力,首先看得到医院有没有能够容得下优秀人才的平台。民营医院的医疗资质现状,多为公立医院医院退休下来的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医生,以及从本地或外地聘用的低资质医生。依靠这种方式的医生流动也许只能是一个暂时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医院人才短缺的现状。

的确,目前大多数民营医院在聘用业务院长这个平台机制上,除了薪水有一定诱惑力之外,还没有几张能打得出手的牌。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怎么找到对的人,怎么实现运营业绩增长。这不仅是关乎市场竞争和患者流失等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怎么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让员工能工作得开心且高效。

民营医院院长们身份尴尬的真正缘由

近期,业内的微信朋友,也是济南莆系一家民营妇产医院的张院长,诉说年底了很想离职并征求我的意见,我也没有过多的话说给张院长。因为在这个类似于春秋战国的民营医疗行业,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会发生。  而张院长的离职,突然让我感觉到一种凡人的无奈,无论谁干过多么大的事,有过多么大的理想,具备多大的才能。有时,纯粹是无助的。委屈也好,失落也罢,或者不甘心,或者无处发泄,抑或尴尬的憋屈,都能让这位40多岁的专家型管理者如常人一样潸然无光。  之所以张院长能描述他今天的处境。也许,这些才是他为何而走的原因。

其一,“业务院长”身份尴尬。张院长说,刚开始去这家医院工作,不乏激情,活儿干得也漂亮,也颇为总经理的赞赏。我分析双方都是四十岁左右,都正值壮年,  也许都正是学点职场历炼经验,收获一点积淀的时候,就应该直面问题的实质,不躲不闪。  之所以会有这种窘况,还是彼此之间缺少了诚挚沟通,有些话藏着掖着了,难免有这样的结果。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张院长这个并非酒囊饭袋的人甘心情愿。他的想法,他的抱负,何处施展?这种尴尬的身份,谁能不爽!

由此看来,民营医院之路走得越远,思考也会越谨慎;看到的越多,越会觉得前路漫漫。显然,在民营医院做“业务院长”需具有  能后发制人的本事,也就是说,手里得有让别人先探探路,用不着发急的牌。在民营医疗职场过程中,  宁愿花时间去修炼不完美的自己,也不要浪费时间去期待完美的别人。  因为平生长进,全在挫折。历尽沧桑和荣辱,仍然高昂头颅。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第一张电子处方和医生集团上市的法律分析

  “两保合一”筹资不难,“三保合一”有多难

  “两保合一”后,管理权给人社部还是卫计委

  强生公司和Verily生命科学开发新型的独立手

  战略切勿空谈 挖掘药企诉求

  药企难熬 云南白药等药企跨界寻“生机”

  还记得“妖股”重庆啤酒吗?他100万终于卖掉

  深圳医生集团“名医汇”:上新四板并不神奇

  平安好医生筹划A轮融资 预估值近40亿美元

  平安银行牵手微医集团 打造家庭健康账户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