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0天,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药用辅料监管法规——《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要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将告别在医药工业中的“配角”地位,从此踏上新的发展历程。
“本月底,国家局力争推出第一批约20个品种的药用辅料分类目录,以尽快落实《规定》的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注册司有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药用辅料数据库也已开始试运行。
并非配角 社会关注
药用辅料,是指在制剂处方设计时,为解决制剂的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安全性加入处方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它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药用辅料的起步和发展较晚,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开发和应用新的药用辅料,而且所生产的辅料质量不高,品种少,也没有专门的药用辅料生产厂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药用辅料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生产企业规模逐渐壮大,品种也逐步增加。但长期以来,这个行业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辅料没有国家标准,导致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处于混乱的尴尬局面,专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品种少、技术水平低、研发投入少。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但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则严重滞后于整个医药工业的发展,从而也制约了我国制剂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制剂研发水平受限,制剂产品全球化受限。”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作为药物制剂的组成部分,药用辅料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下游药物制剂的生产以及病患的用药安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药品“配角”。
近年来各类由药用辅料引发的药害事故频发,尤其是铬超标胶囊事件,终于打破了行业的沉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监管的呼声日高。
“我国对药用辅料的管理经历着一个逐步加强、逐步规范的过程,2001年出台的《药品管理法》中对药用辅料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2006年,国家局又发布了《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推荐性标准供企业参照执行。虽然我们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在药用辅料的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监管手段欠缺、标准不齐全、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不强,等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加强药用辅料的管理,规范药品生产企业及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增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责任意识,堵塞药用辅料生产及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于去年8月发布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