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外贸增长仍在低位徘徊。根据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采集中国海关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54.35亿美元,同比增长6.96%,增幅比2012年上半年的12.11%下降了5.15个百分点。
从出口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额为146.41亿美元,同比增长3.61%,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94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同比增长7.33%,但出口平均单价同比下降了3.46%。从数据可以看出,西药类商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数量的拉动,出口价格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仍呈现下降趋势,出口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说明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出口数量的增长是以牺牲价格来换取的。造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国内产能过剩,盲目扩产导致市场竞争激化,企业只能通过降价来争夺客户。
从进口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进口额为107.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6%,但与去年同期22.08%的增速相比相差甚远。进口数量同比下降了13%,但进口平均单价同比大幅增长了28.58%,成为拉动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总的来看,目前国际市场整体需求低迷,由于资金紧张,国外客户减少库存和采购量,对价格较为敏感,有些大单、长单合同都转为小单合同,导致国内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商品贸易顺差额收窄至38.4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33%。
出口增速低位徘徊
就国际市场而言,目前欧美经济复苏仍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需求很难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发展水平。今年以来,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出口增速降到谷底,为-1.17%,至3、4月份出口增速一度回暖超过5%,但从5月份开始又一路下滑,至6月份出口增速下降到1.52%。
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对亚洲和欧洲传统市场的出口额增长缓慢,仅为5.94%和4.05%;对北美洲出口额同比下降6.72%;对拉丁美洲、非洲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9.23%和7.95%。虽然目前我国西药类商品对拉丁美洲和非洲这两个市场的出口额规模还很小,但从贸易情况来看,这两大市场对西药类商品的需求增长很快,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这两大市场非常值得关注。
美国作为我国西药类商品主要出口市场,今年上半年对我国西药类商品需求依然较大,我对美西药类商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5.08%。但受出口平均单价大幅下降11.25%的影响,对其出口额为18.9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74%。在出口额排名前10的出口市场中,我国对排名第五的韩国和第十的澳大利亚的出口额均出现同比负增长,而对排名第一的印度和排名第八的巴西的出口额则分别同比增长12.73%和8.73%。说明在产业链上,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高低互补,与印度等竞争对手各有侧重。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8479家企业经营西药类商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8家。经营西药类商品出口企业数量的减少,反映了当前我国医药出口低迷的现状。
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类商品出口格局并无太大变化,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占比依然最大,达82.73%;西成药和生化药出口额基本平分秋色,占比相差1.27%。从具体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化学原料药出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46%,为333.94万吨,但是出口均价同比下降4.07%,导致出口额同比仅增长3.08%,达121.12亿美元。其中,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价格同比降幅较大,达17.33%。
未来尽管我国原料药出口仍将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更多的是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在价格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医药出口还将呈现以原料药出口为主的格局,原料药出口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大宗原料药出口周期性价格低迷还将持续。如要扭转这种趋势,原料药行业就必须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淘汰在环保、质量标准方面不合规的企业,避免无序、恶性竞争,保护原料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今年上半年,西成药出口额同比增长7.93%,达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