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跨国公司赠医疗设备被爆存黑幕

近期采访部分医院、企业发现,「免费赠送设备,捆绑使用耗材」几乎已成所有检查医疗设备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让医院免费获得了先进医疗设备,但是却将高昂的成本转嫁给了病人和医保资金。这种模式的暴利程度令人咋舌,对刚起步的国产高端医疗器械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随着我国医改的推进和医保全覆盖,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国之一。然而,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我国相关产业起步较晚,进口品牌占据了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近9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开始崭露头角,以较低的价格、便利的售后服务抢回了部分市场。以血液透析机为例,目前我国已有五六家企业能够生产血透机,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但是,刚起步的国产血透机行业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重庆一家设备生产商负责人介绍,此前一些跨国公司通过高额回扣、赞助学术会议、寻找「官二代」作为代理商等方式,对相关部门官员、医护人员进行商业贿赂,在招投标过程中搞暗箱操作;如今,跨国公司变得更高明,通过「免费向医院赠送设备、要求医院使用专属耗材」的营销新模式抢占市场,用耗材盈利。

新一轮医改以来,公立医院硬件条件大大改善,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多数公立医院负债较严重。因此,「免费赠送设备,捆绑使用耗材」的模式很受医院欢迎。但是,以血透机为例,捆绑使用耗材价格每套比普通耗材至少高100元,按照一台机器一天能帮4个患者进行透析、一年工作300天计算,跨国公司一年就可多收耗材费至少12万元—而目前一台进口血透机价格只有12万元至1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营销模式的协议一般签约10年,跨国公司收回机器成本后剩下的七八年都在盈利,暴利程度可见一斑。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一个尿毒症患者每年大概需要使用160套血透机耗材,按照医保报销政策「病人自己付15%,医保付85%」估算,病人要多付2400元以上,医保要多付13600元以上。

我国血透行业起步晚,设备和耗材生产是分开的,而跨国公司则是设备和耗材一体化生产,这种营销模式对我国血透行业会造成致命打击。据介绍,跨国公司大概在2010年开始采用这种营销模式,主要集中在大医院,但现在已延伸到区县级医院,近几年公开招投标因此越来越少。2010年,国产血透机占市场份额10%左右,现在不到3%

记者在采访多家公立医院时发现,包括生化、基因测序、免疫等需要耗材、试剂的检验检查医疗器械,跨国公司均采用「免费赠送设备,捆绑使用耗材」的方式抢占市场。我国除骨科关节、心脏支架等少数高值耗材纳入了招标范围外,多数低值耗材不需要招投标,这种商业模式抓住了我国医疗器械招投标制度的漏洞,规避了国家规定的医疗设备招标程序和法律监督,还存在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

跨国公司采用的这种营销模式,严重扰乱我国医疗市场秩序,增加医保资金支出,加大患者负担,沉重打击民族医疗器械产业,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政府采购法》和《招投标法》,重视这一问题并及时治理已刻不容缓。

追访

医院辅助检查设备「租赁」已成行规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三甲医院的检验科室,确实存在「仪器捆绑耗材」的情况,不过具体的操作模式为双方签订「租赁」合同,合同金额则以每年最低消费配套试剂或者其他耗材的方式实现。

仪器寿命短售价高

医院更倾向于「租赁」

以检验科为例,一台进口生化分析仪或者其他设备的成本价大约在100多万元,设备厂家一般会与院方签订一份6年左右的租赁合同,只要每年保证消费80万元到100万元的试剂款,合同到期后,这台机器就可以免费赠送给医院使用了。不过据相关人士分析,以大型三甲医院为例,一般情况下,仪器的使用寿命大约为4年。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医院都会在合同尚未结束的情况下就要求仪器厂家重新投放新的设备,这也成为了有些厂家抱怨投放设备并不太挣钱的原因之一。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切除社会办医“病灶”

医疗领域腐败案件频发透视

海南医药产业积极探索谋求几何级增长

外资医疗器械商为啥争着本土化

医药O2O分析

十大政策铺就浙江医改5年探索之路

2015年中药价格再迎下跌潮 行业调整或超两年

从四个阶段看我国仿制药与原研药差距根源

医改浪潮中的药代:升级,或被淘汰

美式GPO,最纯正的集团采购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