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保健日,在“世界保健日”期间,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均举行纪念活动来推广和普及有关健康知识,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标准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上,养生保健成了现代人每日必谈的话题。在2015年世界保健日之际,生物探索小编回顾了今年常见几个科学流言误区,以期帮助广大民众寻求正确的养生之道。
流言一: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
前段时间,一则“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的微信,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在丹麦进行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每周最多跑步3次,每次不能超过48分钟。如果超过了这个运动量,死亡率和从来不运动的人群一样。
真相: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原文和杂志配发的述评,实际上,这项研究有三项最重要的结论:第一,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即使每周只跑步1次,也有非常大的获益,死亡率明显下降。第二,每周跑步60分钟至80分钟,分成2次或3次跑完,是最佳的跑步方式。第三,每周要是以较快的速度跑步3次以上,时间达到了150分钟的话,与久坐者相比,没有取得获益。可惜的是,在微信上只强调了第三个,前两个完全被无视了。关于这个研究,事实上,由于样本例数少,在三项结论中,只有第一项研究从统计学上比较确定,第二项和第三项都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换句话说,只是表现了一定的趋势。
关于体力活动的量是否存在一个上限,超过这个界限就是增加疾病的风险,甚至死亡?这一点目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提示,不管运动量是多少,运动的人都比不运动的人活得长,但也有研究表明,长期剧烈活动的人,心肌受损的可能性高。所以只有推荐的运动量,但没有对运动的量作出明确的限制。在这项调查中显示,最健康的跑步频率是每周跑3次,总量144分钟以内。
流言二:水果酵素减肥排毒比水果还好?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水果酵素热”。水果酵素被渲染成了一种能减肥排毒的养生食品,尤其是自制的水果酵素大为流行。
真相:“水果酵素”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然发酵制品,成分组成和酸菜汁或酒酿没有本质差异。从营养素摄入角度来说,食用水果酵素的效果还比不上吃水果,因为水果酵素中缺乏纤维素。水果酵素的制作过程中还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发酵时间不足会产生较高含量的亚硝酸盐、操作方法不当会造成杂菌污染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因此,并不推荐食用自制的所谓“水果酵素”。如果一定要自制,应将容器和食材清洗干净,操作时注意卫生,有条件的话可以投入一些商业化的菌种提供初始菌群,发酵时注意密封,从而降低杂菌污染风险。
流言三:饮水机凉热水兑成的“阴阳水”能排毒?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这么一种说法:饮水机开水与凉水兑后的水被叫做“阴阳水”。有人认为,喝这种“阴阳水”可能致人中毒,甚至致癌;还有人认为,喝“阴阳水”可以清肠毒,起到保健作用。
真相:冷热水兑着喝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兑凉开水(煮沸后的水),因为经过了高温灭菌的过程,大部分致病菌被杀死,所以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较小;如果是兑生水,如自来水,就可能带进去一些微生物,或者是致病菌,水温又达不到灭菌效果,就有可能引起腹泻等肠道不适的症状。
另外,阴阳水可以清肠毒、缓解便秘的说法并不正确。人们早晨起床产生的起立反射,和早饭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都可促进结肠集团蠕动,产生排便反射。水进入人体后肠胃蠕动产生排便欲望,与阴阳水并无太大关系。而且,水在人体起到运载营养素的作用,脏水对营养素的运载作用差,会影响身体健康,专家建议公众尽量做到安全饮水,尤其是胃肠免疫力低的人最好喝干净的饮用水。
留言四:玫瑰盐正能保健?
日前,网络商家热炒玫瑰盐,称这种来自喜马拉雅地区的玫瑰盐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