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药物为医药公司带来巨额的利润来源,让医药公司即便面临专利悬崖也难以割舍对其的青睐。令人不解的是,重磅药物的研发之路为何大相径庭?一些重磅药物,如Avastin(安维汀),在研发之初就获得医药公司的大量经费投入;而Eylea却多次遭遇大型医药公司的唾弃,虽然最后值得庆幸的是,Eylea在拜耳公司的合作下研发成果并获得FDA认证。
Eylea成功的背后,有艰辛也有趣味故事
Regeneron公司的Eylea药物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R),本应早早在老年湿性黄斑领域与基因泰克公司的诺适得(Lucentis)同台生辉,但上市时间却比后者整整晚了5年,这都是REGN公司合作伙伴决策失误所致。REGN公司最早与宝洁合作开发Eylea,但因对方对医药行业不熟,武断地认为Eylea 在眼药应用方面的商业机会为零。而REGN无法说服宝洁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公司只有动物模型数据,没有用于人体的临床数据,所以宝洁拒绝投资,让该药进入临床试验,并且连续3年拒批该药的临床开发计划,最后干脆把所有权利还给了REGN。
照理,重新获得合作自由的REGN公司公司应该很容易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但令人纠结的是,大公司宝洁不愿意做这个项目导致其他公司也认为,这不是一个好项目,导致REGN公司与多家药厂洽谈,都没有达成合作意向。而当时REGN公司规模实力太小,无法独立开发Eylea的临床应用,于是在缓慢向前推进该药开发的同时,不得不向其他大药厂推荐该药,试图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却处处碰壁。
2003年,基因泰克发表论文,临床数据显示VEGF抑制剂可以阻止血管生成并有效治疗肿瘤,这时候,药厂纷纷给REGN公司打电话,表示愿意就Eylea项目进行合作,这时候,REGN公司的口气变硬了,理由是这个项目已经起航,当初所谈的合作项目投资金额至少要多加几个零才有可能往下深谈。
最后,REGN公司的CEO终于说服当时的安万特(现在的赛诺菲)合作开发VEGF抑制剂用于眼药和肿瘤的临床应用。有趣的是,安万特在被赛诺菲收购以后,又改变主意,不看好Eylea的眼科临床应用前景,不愿为临床试验买单,希望把该药的眼药适应症权利退还给REGN公司,结果REGN公司协商获得2500万美元补偿,还免费拿回了Eylea眼药的权利,捡了大便宜。赛诺菲与REGN合作项目取舍中的一念之差所造成遗憾是巨大的,它选择放弃的Eylea眼药不仅上市快,销售形势好,给REGN带来财源滚滚,而保留项目不仅还在III期临床,而且未来销售竞争剧烈,未必能比眼药销售业绩好。
一两年后,基因泰克又发表诺适得的临床数据,证明VEGF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眼病,再度引起医药企业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几家大型医药企业提出支付2亿美元首付、里程碑支付和销售提成换取Eyleas的美国市场权利,遭到REGN公司的拒绝。该公司管理层决定保留美国市场营销权,寻找美国以外市场的合作伙伴,前提是必须对销售利润五五分成,最后让拜耳拿下了该药的全球市场权。
后来居上的拜耳公司成为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这促使Eylea的开发进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出色的临床数据,2011年11月,FDA批准Eylea用于治疗AMD,此前,REGN公司已经获得一个新药批准,但公司真正打翻身仗还是在Eylea批准之后。
Eylea新药在销售上增长很快,2012年的销售额达8.47亿美元。今年的销售势头也很猛,根据REGN公司最新财报披露的信息,今年第一季度Eylea销售同比增加157%,达3..15 亿美元;第二季度尽管增幅有所放缓,同比增长70%,至3.3亿美元。REGN公司因此Eylea的2013年全球销售额预期提高至13.25亿美元。据生物趋势研究集团(Bio Trends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报告,Eylea已经超越诺适得,成为AMD最畅销的处方药,占25%的市场份额,罗氏的诺适得退居次席,占有21%的市场份额。尽管安维汀由于价格便宜,仍然占据市场的主要席位,但这属于标签外用药的奇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