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阿里健康”App软件在河北进行第三次测试,以石家庄为试点,联手医院、物流建立第三方电子处方平台。几乎与此同时,以岭药业等药企、医药流通企业也纷纷出手建立电子处方平台。专家断言,电子处方平台的建立将会破局医药分开难题,而目前公立医院处方能否尽快社会化,将是电子处方平台下一步运作的最大瓶颈。
阿里模式瞄准医药分开
阿里巴巴上市后,在网民正咀嚼马云那句“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豪言壮语时,马云又出资10亿元,和中信21世纪合作,涉足电子处方平台。11月底,由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阿里健康”App软件在河北进行第三次测试,为正式运行做准备。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健康在河北省政府的推动下,已经和河北省某些医院展开试点合作,并且在北京的一些医院也进行了试点合作,开展电子处方平台的探索。
在第26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的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评价:“阿里健康的方式如果能够推广,会成为医药分开最好、最快的捷径。”虽然温再兴强调这是他个人的看法,但互联网所到之处对实体带来的冲击,让人不得不信其在电子处方平台建立后对医院药房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
据了解,阿里健康上线之后,理想的操作方式是,在患者上传处方之后,平台会弹出销售该处方药的多家药店,让患者根据性价比做出选择,比如说六味地黄丸,生产六味地黄丸的厂家有100多家,阿里健康会推荐几家药店的不同价位、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让患者自己做出选择,然后接单,把钱打到支付宝,成交后,物流把该药品送到患者住处。
虽然现在医改推行医药分开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真正成功的试点非常少。阿里健康的模式能够使得医药分开的关键点在于,同一种处方药,阿里健康向患者推荐的是多家药厂不同价位的药,由患者自己做出选择,这就把医生、医院和药企之间的不正当利益给切断了。
实际上,网上销售处方药的商机并非只有阿里明白。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制药设备工程协会主办的“互联网药品经营与监管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美国、加拿大互联网售药经验,为我国网售处方药做操作细节探讨和准备提供借鉴。而在国内,建立电子处方平台的探索不仅阿里一家,“以岭药业已经和药厂、药企签约,也要探索建立电子处方平台。只是目前以岭药业还没有和医院签署协议”。
处方社会化是关键需政府强制推行
“处方药电子平台能否正式运行,最大的瓶颈在于医院处方的社会化。”以岭药业健康电商事业部总经理邵清认为。电子处方平台会直接分流公立医院药品的利润,因此该项工程的难点在于公立医院不愿意处方社会化。据了解,阿里健康在河北省以公立医院为试点,探索电子处方平台运作模式,其背后得到了河北省政府的大力推动。
公立医院对于处方社会化能否接受?北京房山区中医医院副院长张红认为,尽管医院不太愿意让处方外流,但抑制不住“医药分开”的医改大势,老百姓也需要这样的服务,现阶段是政府行政化手段强制推行,在少部分医院试点,未来应该是主流。据她介绍,在他们医院,现在还未实现处方电子化,但如果就诊的病人提出需到药店外配药品,医院必须无条件提供电子处方或手写处方,并通过印制专用的外配处方简化流程、方便患者,当然除了部分管制严格的药品如镇定剂等,还是不允许在外面药店购买。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某公立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在复杂病症上的处方可能还是管理严格,不愿意外流,但一些一般性疾病、慢性疾病就会放松很多。来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看病的很多不算疑难杂症,普通患者挤占了大量资源,现在开放电子处方平台从源头上部分缓解大型医院的挂号难问题,留给真正特别需要会诊治疗的患者,分流后反而能够让大型医院更加集中精力,对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服务,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三级医院在公立医院中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基层医院和一二级医院才是大头,他们的主要患者还是普通病症的,电子处方平台的开放,意味着将失去很大一部分收入,随之而来医院配置、人才匹配等都有可能走下坡路,倒逼这些医院不得不低成本运行,去行政化改革,裁减行政人员,自动化日常管理,冲击可谓不小。“所以三级医院推广电子处方平台初步具备条件,但在基层医院和一二级医院恐怕有待时日。”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