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该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资委及国防科工局、烟草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
随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上述《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也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下发,并统筹负责该规划的组织实施。
转型升级是主旋律
可以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纲领,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也是工业领域其他规划的重要编制依据,而《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其在医药这一细分行业的具体落实。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指出,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
医药工业规划目标更高
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医药工业属于改造提升的消费品工业范畴。《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要求,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优化布局、诚信发展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保障质量安全,引导消费升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塑造消费品工业竞争新优势。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明确,医药行业要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快实现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关键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研制及产业化,支持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艺和流程。加强化学新药研发及产业化,抓住全球通用名药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培育国际市场新优势。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发展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提高先进医疗装备和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水平,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动药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升级。建立军民结合的应急特需药品研发、生产体系,健全民族药研发及产业化机制,满足应急救治的药物需求。
不仅如此,《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对于医药行业还有更高的量化要求:“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