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制药经理人》(Pharmaceutical Executive)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3年度全球制药公司50强,这是按公司全球处方药销售额排出的50强制药公司。业界人士认为该排名所依据的销售额不加入消费保健品等业务,这是更接近于制药企业硬实力的展现。
前10强公司排名有显著变化
与2012年度相比,2013年度前10强公司的排名有了显著的变化。最受关注的是榜首位置的更迭,自2002年始就一直占据状元位置的辉瑞,首次被拉到了第二的位置,瑞士制药巨头诺华跃居头名。业界也在普遍反思:过去一二十年间大行其道的“巨型并购”打造了辉瑞长期位居榜首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策略正在被诺华“广泛多元化、在较小的领域专业化深耕”默默超越。同样在榜单上进步明显的还有瑞士双雄之一的罗氏制药,“肿瘤药之王”和在诊断领域的斩获,使得罗氏连年晋级,从2013年的第5位成功跃居探花位置。默克公司由第3名跌至第5名;第7名强生和第8名阿斯利康与去年的位置发生了互换;礼来排名上升一名。雅培将业务发生了分拆,将主要的新药业务统统划给了新成立的公司艾伯维,而新雅培保留了原雅培制药的其他业务,包括医疗设备、诊断测试、营养品及仿制药业务。所以艾伯维继承了原雅培的主要销售额,由去年原雅培的第9名降到第10名。
生物新贵跳跃式前进
另一个备受瞬目的现象是生物新贵们的不断跳跃式前进。这些公司大都没有传统前十制药巨头的百年历程,仅仅只是一二十年的公司发展史,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在新药领域收获革命性的产品,成为华尔街的宠儿。例如拥有丙肝神药Sovaldi的吉利德从去年的第20名跃至今年的第18名;百健艾迪由第34名跃至了第27名;新基则到了第26名,需要知道4年前的2009年度,他的名次还在第41名。
印度的兰伯西仍旧维持在50强榜单的第50名。2013年,50强门槛稍微有提高,兰伯西销售额为21.99亿美元,比2012年的20.49亿美元增加了1.5亿美元。
2013年前50强总体情况分析
2013年药品市场集中度为近年来最低。从制药50强的销售额占全球市场份额来看,2008年为78.4%,2012年为69.5%, 而2013年则低至68.0%。从制药前10强的销售额占全球市场份额来看,2008年42.3%,2012年为39.2%,而2013年则低至37.3%。从制药10强的销售额占制药50强的比重来看,2008年为53.9%,2012年为56.3%,而2013年则低至54.9%,2013年数据高于2008年,但低于2012年。
与往年一样,《制药管理者》所述销售数据反映的是人用药品制剂和疫苗的全球销售,没有将许可收入计算在内,也没有把兽药和消费者保健产品的收入计算在内,OTC药品的销售收入也尽可能地被剔除在外。由于上述原因,报告中的数据在统计口径和结果上,与这50家企业的报告会有些差异。
除以上变化外,2013年度的排名还有以下特点:
世界制药企业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
资料显示,2013年的50强与2012年相比略有变化,瑞士的阿特维斯(2012年排名第30名)兼并了爱尔兰的华纳奇尔科特(2012年第47名)后,其2013年排名上升至第24名,而华纳奇尔科特则从榜单中消失;阿特维斯近几年收购动作频频,2012年,华生制药和阿特维斯集团通过一笔56亿美元的结盟成立了新的阿特维斯公司。而在2013年中,通过收购活动,包括85亿美元收购爱尔兰制药商华纳奇尔科特,阿特维斯公司已迅速成长;2014年2月,阿特维斯公司斥资250亿美元收购森林(2013年第39名)已经超过了2013年的任何一笔收购交易额,预计森林将在2014年度的榜单中消失。原50强企业:美国的Endo制药(2012年第46名)和日本的盐野义(2012年第49名)跌出榜单;3家新企业进入50强,新进入50强的公司分别是新成立的艾伯维 (第10名)、2011年曾经进入过榜单的南非Aspen公司(第44名)和首次进入榜单的印度太阳制药(第48名)。
50强企业的国家分布是:美国17家,日本9家,德国5家,瑞士3家,英国2家,法国2家,丹麦2家,印度2家、爱尔兰1家,以色列1家,加拿大1家,比利时1家,意大利1家,澳大利亚1家,西班牙1家及南非1家。在前10名中美国企业仍占5席,但位置总体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