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骨健康知识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并易导致骨折的全身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骨骼在显微镜下呈蜂窝状,孔隙比正常健康的骨骼更大。骨小梁越稀疏,骨骼就越脆弱,更易出现骨折。

骨质疏松症状

骨质疏松症因为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容易被人们忽视,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你在生活中若出现以下症状,则需警惕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

1.腰背酸疼和腿脚抽筋

患者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和腿脚抽筋,其次是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发生于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症状时轻时重。

2.身材变矮

弯腰驼背,骨骼变形;驼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由于脊柱形状改变,压迫肺组织,影响肺功能)。

3.骨折

脊柱腕部和髋部骨折常见。其中,脊柱骨折中,常是压缩性、楔形骨折,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

此外,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就意味着有骨质疏松症,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2.

骨质疏松症是体内的隐匿性疾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严重的疾病负担

1.全世界每3秒发生1次骨质疏松骨折

2.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

3.50%的人在遭受1次骨质疏松骨折后会遭受第2次骨折

4.20%的髋部骨折者在骨折后6个月内死亡

3.

科学地补充钙是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措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推荐摄入量(RNI

      4-17岁的少年儿童每日需要800-1200mg

      50岁的成年人每日需要800mg的钙

50岁的成年人每日需要1000mg的钙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距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推荐摄入量800毫克至1000毫克相差甚远,缺口高达600毫克。

4.在选择钙补充剂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吗?

答:2004年中外专家钙剂研讨会上,确立了钙剂选择的5大金标准:

1)应该具有适宜的元素钙含量;

2)应该含有适量维生素D

3)安全可靠,适用于各种人群;

4)经过国内外循证医学的充分验证,显示具有良好的疗效;

5)性价比高,服用更方便。

5.产品中有添加维生素D,有什么作用?

答: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健骨营养素,它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它主要能促进肠钙的吸收并能增强肾脏对钙的回收,减少钙从肾脏中排泄,帮助钙沉积于骨骼,在钙代谢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补钙的好帮手。

6.吃下去的钙,身体能吸收多少?

答:1)研究证实:各种钙盐的吸收率都差不多,为27%-39%,其中碳酸钙的吸收率为39%,而牛奶的吸收率31%

2)每个人对钙的吸收因人而宜, 但钙剂中含有维生素 D能提高钙的吸收和利用。

3)膳食中的成分如菠菜、竹笋中的草酸则会降低钙的吸收和利用。

7.吸收率高达90%可信吗?

答:实际上,这是在动物处于钙饥饿的状况下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并没有对人体进行临床试验。科学证实,成人钙的吸收率为20%-40%,正常人体对钙的吸收一般不能达到90%[1]

钙盐的种类包括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氨基酸钙、乳酸钙及磷酸氢钙等。各种钙盐的吸收率都是不一样的。医学临床试验证明,葡萄糖酸钙的吸收率为27%,乳酸钙为32%,而碳酸钙为39%,相对而言在各种钙盐中,碳酸钙的吸收率是高的。 所有只有经临床验证的钙盐才是好钙源,不但能保证“好吸收”,而且更安全可靠。

8.“液体钙”和“胶囊钙”是否就比“固体钙”好吸收?

答:其实这是由于对钙在体内的吸收过程的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认知。

首先,固体钙、液体钙和胶囊钙都只是钙盐的不同物理形态,到达胃后,会在胃酸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出钙元素,从而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并发挥其功能。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大姨吗:基于数据进军医疗健康是行业必然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通过 丰盛着力布

  施贵宝今日宣布解散心血管事业部,两百多人

  山东省:山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公告(三

  湖北省:部分药品中标信息调整通知2016.8.30

  四川省:川药械采〔2016〕145号关于执行部分

  生物机器人颠覆机器人定义

  重新编码生命:药物研发的革新,更是生物领

  JAMA新成果:指尖采血!几分钟诊断脑膜炎

  1%患者花掉了70%的医保!JAMA支招如何省钱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