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基本药物增补黑幕掀开,持续发酵的“广东地震”打破了整个药品招标的步伐,各省增补或再次退回到“回头看”。
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基本药物增补冲动不减。青海、江西、山西、重庆、青海、甘肃、湖北等省份增补品种在200种以上,广东、新疆等省份的增补更是不可相信。随着广东基药增补黑幕的掀开,各地增补冲动有所减缓。3月29日,江苏紧急叫停基药“报量”,浙江、黑龙江增补也陷入停滞,多省招标、增补进入停滞期。
3月27日,广东省卫计委官员伍新民涉嫌基本药物增补违规接受调查一事被曝光后,市场为之震惊。周末,该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接受调查,传当地代理商三信药业董事长魏林华也涉嫌其中。
自去年3月新版基本药物目录发布以来,虽然中央一再强调“从严增补”,但各地增补激进,广东更是“顶风作案”,大跃进式的发布基药增补目录,总执行的基药数量达到近1000种,几乎架空国家基药。广东卫计委在该腐败事件发生后,立即发布声明,强调增补工作的依法依规,并称符合岭南用药情况,若发现在增补工作中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将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对此,政策专家分析,这个声明是对政府行为的一个肯定,“这也意味着,广东省的增补目录不可能有所变化”,如果舆论压力较大,则会在下一轮招标时进行调整,“不需要自己抽自己耳光”。另一长期关注广东市场的药企内部人士也认为,此次波动是秋后算账,广东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已经在执行,应该不会有变化。
前述政策专家称,“每个省份肯定都有想法,已增补的不会再做调整,待增补的省份就要停一停”。多位广东市场药企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相同观点,欲进行基本药物增补的各省现在进入观望期,有可能退回到‘回头看’”。广东只是个案,其实最重要的问题还是顶层设计。现在医改办或要重新由发改委掌管,“部门一直在变、人员机构一直在调整是不正常的”,政府部门的配合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