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跨国公司挤压下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科学研究、食品安全等领域经费投入快速增加,使得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已成为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地区。面对与跨国公司参与其中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就如何利用特色资源发展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进行探讨,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增速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一方面,其在华销售额大幅增长。例如,我国已成为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和安捷伦科技公司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另一方面,他们纷纷在华建立独资企业,实现了大部分产品的本土化生产,产品除了供应本地,还面向全球市场。

同时,跨国公司已开始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赚钱。通过每年支持大学和研究机构若干个项目,了解大学的科研前沿和科学发现,收购大学教授的研发创意。而在科学仪器设备生产制造中,只有10%的技术属于高端核心技术,具有垄断性,这些技术的研发均在其本土进行。

另外,跨国公司已针对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监控、药物开发和药品质量监控、电力、水泥、冶金、石化行业全流程监控提供各自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与医学方面的需求,跨国公司不仅提供从取样、样品前处理到检测分析等一系列仪器、设备和配套的试剂,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些外部采购解决方案、实验室设计与启动等服务,这些均构成了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跨国公司对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影响

一是垄断高端产品市场,向中低端产品渗透。跨国公司在我国销售的高端仪器均在其本土生产,在我国生产的均为量大面广的中低端科学仪器,其主要特点是直接针对我国市场的需求和高性价比。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我国生产的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将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价格下降而功能不受影响,性能稳定、精度高,因此影响到国内企业的产品销售。

二是难以产生直接的技术溢出。科学仪器研发涉及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缺少任何一个学科,研发都不可能成功。跨国公司的科学仪器研发采用分散式结构,因此,单个技术人员的流动难以带走关键技术。

三是在质量管理体系、人才流动和全球化视野方面可产生间接技术溢出。跨国公司建立了全球研发生产体系和全球供应链,其质量管理体系会对我国科学仪器产业产生促进作用。其次是流入跨国公司的人才回流,可将其管理理念带入我国企业。三是跨国公司的研发基地提供了一个与全球连通的渠道,以其全球化的视野影响着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基础和技术研发特点

一是发明专利集中在监测检测专用仪器、光谱仪器和色谱仪器等领域。九五十一五时期,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69项、87项和77项科学仪器研发课题,分别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4件、45件和20件,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分别为9件、32件和38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课题分别占课题总数的23.19%29.89%12.99%,申请发明专利的课题数分别占课题总数的10%19%29%。获得发明专利位于前三位的是环境污染和工业生产专用监测检测专用仪器、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的关键部件,分别为15件、12件和7件,合计占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68%

二是半数科学仪器研发成果实现了批量或小批量生产。九五十一五时期,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的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课题中分别有47.83%60.92%49.35%的课题研发成果实现了商品化;分别有21.74%29.89%36.36%的研发成果为实验室样机。实现商品化的课题共计124个,其中最多的是监测检测专用仪器,主要包括: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进出口检疫、毒物和爆炸物、药物、工业生产用分析仪器等;其次是色谱仪以及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的研发,第三是光谱仪器的研发,第四是科学仪器制成装置和系统的研制,第五是电化学仪器研制与改进,第六是样品前处理装置,分别占商品化课题总数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美国远程医疗陷入控费两难境地

  基础医疗变革才是互联网医疗大发展的根本因

  互联网能否推动基础医疗变革

  如何才能让线下基层医生加入移动医疗大军?

  大变局背景下的医疗器械投资逻辑

  EvaluatePharma认为2015年制药业将迎来强劲

  限制大型设备将推动远程医疗 风险犹存

  《财富》:全球增长最快制药公司

  16家大医院数据:中草药肝损害需严重关注

  移动医疗重构慢病管理切入点之争:医院、药

2020年全球家庭医疗保健市场预计将达到3553

中国千万丙肝患者难用低价药

美国、欧盟、中国医疗器械管理机制比较

医保收支失衡压力加剧:支出增幅连年高于收

互联网医疗模式或将加剧看病难

制剂国际化起步 药品出口转型升级谋飞跃

赢家通吃不适用互联网医疗

药价放开并未刺激药企大幅涨价

体外诊断产品成医械市场重要增长极

全球生物类似物市场规模到2020年或可突破55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