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孤儿药成市场宠儿 国内药企受困成本兴奋不起来

对我国数以万计的罕见病患者而言,孤儿药量少价高是他们无法回避的现实。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孤儿药尴尬处境背后,隐藏着一些有悖于市场导向的现象。

市场咨询公司EvaluateGroup发布的2014孤儿药市场报告显示,2020孤儿药有望占到处方药总销售额的19%,在不包括仿制药份额的前提下,年销售额将达到17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1%,而常见病药物的年增长仅4%

孤儿药已不再是一个缝隙市场,这也成为世界级制药企业的共识,目前辉瑞、罗氏等均已进入该研发领域。

然而,对国内药企而言,研发“孤儿药”意味着面临研发、生产、销售风险。

跨国药企抢食市场蛋糕

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推出全世界首个“孤儿药”法案,到如今FDA公开的孤儿药目录收纳的数百种药品,不难看出欧美发达国家对这一特殊领域市场蓝海的支持力度。

据了解,目前已有不少跨国药企巨头,如辉瑞、罗氏、赛诺菲、拜耳、葛兰素史克等涌向孤儿药市场,欲抢食这块万亿市场的大蛋糕

有观点认为,与常见病相比,罕见病病患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孤儿药价格高昂。2014年,每名罕见病患者在孤儿药上的平均花费约13.78万美元,是其他常见病用药平均费用的6倍。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知名跨国药企人士表示,以血友病为例,患者平均每年需注射100支含有凝血因子8的药物,而单价最低约为每支1000多元,即患者每年需最少支付10多万元的药费,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甚至断货的情况。

此外,专利悬崖也是跨国药企集体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常见病药物同质化严重、竞争惨烈,孤儿药则成为其另辟利润来源的一个不错选择。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空间的双轮驱动下,跨国药企的孤儿药之路显得较为平坦。FDA推行的孤儿药法案中提及,联邦政府对药企在孤儿药的研发经费退税最高可达50%,并且还有相关竞争性联邦经费支持。

成本、技术成拦路虎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孤儿药市场未来具备高成长性在药企眼中已是共识,其中也包括国内药企。

这几年,随着社会对罕见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市场空间确实大了不少,我们不能否认这个事实。万全万特制药公司研发部人士表示,但这对大多数药企来说,吸引力还远远不够。

市场增长强劲却难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似乎像一个伪命题。

国内药企研发立项大多会尽量避开孤儿药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表示,除了政策上的空白外,技术壁垒和成本考量往往会令药企失去研发勇气。

罕见病发展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国际先例,开发和上市一个孤儿药的成功率在1/5000左右,需要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都较高。

对新药研发的不重视不仅存在于孤儿药领域,这是我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普遍现象。海南一家制药企业人士表示,绝大多数跨国药企研发投入比例为年销售收入的15%20%,我国则大多还停留在5%以下的水平。

药企不愿加大研发投入,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研发水平尚无法与跨国药企匹敌。

上述跨国药企业务负责人介绍说,她所在公司生产的治疗血友病的药物主要成分凝血因子8是通过生物提取,纯度较高,且需要250多天的生产周期。国产的凝血因子8一般是从人体血液中提取,可能含有病毒因子,纯度有限。

对企业而言,利润永远是其决策的关键考虑。和常见药相比,孤儿药基数小,药企还要担负新设备购入、人员成本、批量生产后的保质期限红线以及与跨国药企直接竞争的风险,药企很难得到实惠。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5医药电商八仙过海

  三九核心产品上黑名单或致医保去中药注射

  板蓝根从3元涨到30元 谁来抑制中药疯涨

  中国远程医疗产业能否孕育重大创新?

  【2015两会】两会:医药十年突围路,且看20

  医疗信息化急需掌舵人

  【2015两会】药品虚高不可笼统而论 唯低价论

  王承德:强化中药监管保障措施 促进中药产业

  “带量采购”春光乍现 行业格局或深调

  医药电商潮起 医药分开改革瓶颈有望破除

互联大佬再提移动医疗 医药电商风生云起

康爱多等网售处方药遭点名 业内人士呼吁“宜

移动医疗十年论输赢 以免费破解 看病难、看

90%药品有50%降价空间引争议 专家称药企不敢

医生社区能否成为药企渠道

“连锁药店”的资本盛宴

医疗信息化由内向外 未来核心是对话

珠海17家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药价有望降一成

国产医疗设备迎重磅利好!

【2015两会】药品代购引出的监管尴尬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