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第26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以题为“解读中国药业新常态——2015中国医药经济预测”的主旨演讲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我们预测,2015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增长15%,医药工业销售增长13%;医药工业利润增长11%。从终端来看,我国药品终端市场2014年预计达到12,457亿元,同比增长13.4%;2015年药品终端市场将达到14,070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医院终端增长13.3%,零售终端增长9.3%,基层市场增幅在20%左右。”
这样预测是有前提的,即GDP增幅不低于7%,出口不低于2014年,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增幅不低于8%。“我们认为,2015年中国医药经济发展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调;其次是药品终端分化加速。医院、零售两大终端增幅下降,第三终端则增幅上升。此外,医药出口可望好转,但增幅不会太高,未来互联网经济会越来越活跃。”林建宁说。
经济运行继续下滑
林建宁在报告中指出,“医药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
在此背景下,从2013年下半年起,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增速一直在15%~17%间徘徊。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监测,今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总产值完成17,705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医药工业盈利增长继续下滑。工业销售收入增速进入2014年继续下滑,增幅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增速为13.3%,比去年同期下滑5个百分点。同时,从2013年下半年起,利润增幅一路下滑。进入2014年,利润增幅均在15%以下运行,今年前三季度下滑到12.02%,比去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利润增长慢于产值增长。与此同时,医药流通行业销售规模增长也在放缓。今年上半年,医药商品销售总额7613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林建宁研究发现,当前医药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增长的三条增长曲线加大分叉。“体现在终端就是医院终端市场销售下降明显,而基层医疗终端药品市场销售增长放缓。今年1~9月,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站规模为280亿元,增长20.1%;乡镇村级医疗机构规模为520亿元,增幅为18.2%。”
此外,近年来药品零售市场出现增幅下降的趋势。今年1~9月,药品零售市场增长仅为10.5%。“我们认为,今后大连锁出于上市需要,可能会加快新开店的速度,连锁的扩张将是拉动零售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林建宁指出,目前零售连锁百强集中度2013年仅为33.1%,距离商务部提出的2015年连锁百强集中度达到60%距离仍很大。零售药店药品比重在下降,运营成本在提升,多元化趋势明显。
此外,出口形势低迷也是医药经济运行的另一重要掣肘。“受产能过剩、外需低迷、成本升高、贸易摩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产品实现出口404亿美元,同比增长6.6%,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尤其是中药类产品出口增长13.9%,比去年同期下降12.2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出口有所回升,但增幅仍然很低。”
林建宁说,医药经济运行增速下跌,符合去年的预测。“我们认为,全球经济疲弱导致出口低迷;中国经济增长降速导致财政投入增幅下降,控费与反商业贿赂等因素使医院终端增长乏力,零售终端竞争激烈导致增长动力不足。”
触摸新常态
风起于青萍之末。分析宏观大数据更要留心那些细微的趋势性变化。
林建宁认为,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总体不利因素偏多,且形势更复杂。“目前招标改革、低价药政策实施、出口回暖及基层医疗增长都是利好因素,但宏观医药经济环境欠佳,医保控费和反商业贿赂、处方药网售解禁等则对经济发展是利空的。加上社会化办医、药品管理法修订、药品审评提效等对医药经济的利好短期难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