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患者之间抢夺有限的专家资源、挤爆医院门诊的问题也让三甲医院的专家头疼不已。
广州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日均门诊量早已突破1万人次。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去年广东省中医院的门诊量突破700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超过两万人次。去年广东省人民医院日均门诊量也达到了1.2万人次。患者多、号源需求大的问题令挂号成为医疗业务的重要一环。
转型:单一挂号难突破瓶颈
能否突破这一传统就医模式面临的看病挂号难问题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由于缺乏医生资源,单一的挂号平台往往难以突破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瓶颈,再努力也是为“黄牛”做嫁衣。深度捆绑医生、患者这两个终端客户,同时整合支付平台才是有价值的互联网医疗产品。
从腾讯布局层面来看,在入股掌握2000多万医生资源的丁香园之后,再投资挂号网,再结合微信支付,意在打造互联网医疗闭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不排除丁香园医生资源与挂号网患者互通的可能。
挂号网自身也在谋求转型。此轮注资完成后,挂号网迅速发布了新的移动医疗开放平台———微医平台。挂号网创始人、CE O廖杰远透露,“微医平台”拟将与微信、QQ打通,为医院和医生提供接口,将协助医院以移动互联网优化就医流程,从分诊导诊、预约挂号开始,逐步深入到挂号费支付、院外候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院内一站式支付、层级转诊、诊后随访及商保直付结算。同时,医生可以通过“微医平台”在互联网上创建个人品牌、开展在线咨询,帮助医生建立自己的患者圈。
这与帮助医生开具个人网站的好大夫在线模式相似。据好大夫在线相关负责人介绍,好大夫在线做的是院前的咨询和层级分诊,让患者与医生建立远程联系,以便讨论和了解病症,患者不用为一点小病就去医院排队,医生也能为真正有需要的患者看病,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押宝慢性病患者管理的丁香园与前者殊途同归。王波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丁香园打算开发院后患者管理,即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业务,目前还没有了解到相关细节。据此前由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起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项目推测,丁香园开展的业务,患者可通过手机APP与医生进行直接的联系,医生即时监测患者身体健康数据并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普华永道发布移动医疗报告
80%受访者对移动医疗前景看好。
新型医疗模式下,急诊和住院门诊率可下降15%-30%。
医疗卫生体系总体使用率可降低20%-40%,并减少一半的重复入院人数。
[记者观察]远程医疗器械或是BAT下一个目标
腾讯布局丁香园和挂号网,阿里巴巴建设“未来医院”,百度布局“健康云”,BAT巨头互联网医疗大战已经开始。
阿里与腾讯虽然都布局在线医疗,但二者的重点不一样。阿里布局“未来医院”看重的是线下医院过万亿的支付需求。而腾讯依托自身的用户数量,积极出击,在互联网医疗的上中下游“卡位”,打造互联网医疗闭环。两者的思路存在差异,未来发展如何都还有待观察。
笔者认为,从互联网医疗的全局和商业角度来看,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市场需求较快的领域会受到BAT三巨头的关注。
慢病管理平台需要远程医疗器械的介入。与此同时,很多做远程医疗器械企业的下一步计划,是将应用接入线上医疗平台或与医院对接。因此,已经手握两个线上医疗平台丁香园和挂号网(微医平台)的腾讯,下一个目标可能是远程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