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家护器械技术进步难改服务发展滞后

根据麦肯锡公司的分析,要解决这一问题,各利益相关方必须找到合理的报销模式,并确保进入该市场的技术对病人和医院的经济效益都同样具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尽管居家医疗护理器械在技术上日趋完善,但该市场服务的发展速度却难尽如人意。

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家医疗护理市场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治疗的重点也从急性病转变为慢性多发病,患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新的医疗器械设备可以帮助患者在家治疗和护理,而不必到费用昂贵的医疗机构去住院,从而有可能为各国日益捉襟见肘的医疗保健系统节省大笔开支。因此,在发达国家,得到技术支持的居家医疗护理越来越被视为是抑制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和慢性病日益流行的重要举措。

根据麦肯锡公司的分析,人口老龄化和日益沉重的慢性病负担表明,居家医疗护理的市场规模巨大并将不断增长,但这一市场的服务渗透率却处于长期低迷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各利益相关方必须找到合理的报销模式,并确保进入该市场的技术对病人和医院来说都同样具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技术支撑规模不断扩大

有高技术支持的居家医疗护理市场已经显露出增长的潜力。在美国,居家护理费用占到国民医疗支出的大约3%,每年约680亿美元。这一市场正以每年大约9%的速度增长。在发展中国家,该市场也具备巨大的空间。在这些地方,为了接受治疗,病人必须跋涉很远的路程。据WHO估计,在12个非洲国家,医生的密度还不及美国的25%。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近年来,流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日益普及。居家医疗技术使医生可以远程处理和分析病人的病情资料,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专家会诊时更有效地提供诊断意见。这种医疗技术旨在充分利用无线基础设施,在低收入的农村地区日益广泛地渗透。

在扩大居家医疗护理器械方面,技术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近年来,新的居家护理器械不断涌现,例如具有上网功能的家庭监视器、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等正将一些先进的护理方式带入病人家里。

从效益角度看,在高科技支持下,居家护理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为降低不断增长的医疗保健支出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不考虑经济效益,使社会的老年成员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在自己家里也是很有意义的。

医疗保险不爱居家医疗

不过,目前正处在一个政府财政普遍紧张,以及对账单诈骗特别担心的时期,公共或私营付费方不大可能继续增加居家护理的资金或扩大其覆盖面。例如,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根据2010年颁布的“合理医疗费用法案”(AffordableCareAct),在未来十年中,联邦居家医疗护理报销资金将会累积削减397亿美元。付费方更有可能采取各种形式的按人头报销和风险共担模式,希望向医院提供一种激励,促使其资助居家护理技术及服务。

根据麦肯锡公司的分析,买单者与受益者之间的错位是阻碍居家护理技术渗透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果医疗改革的努力能够成功地加快实现激励机制的协调一致,那么,通过创建医疗责任组织(协调医疗提供方的团体)或在付费方与医院之间实行捆绑支付,买单者和受益者可能都会从中获益。而在这种情况下,居家护理技术的推广将具有特别大的加速潜力。

在过去十年中,有多个技术支持的居家护理试点计划(包括公共和私营机构的试点计划)已经得到了推广,因此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投资回报率两方面都积累了一些数据资料。在某些情况下,居家护理试点计划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另一些试点计划的效果却不太理想。

成功案例乏善可陈

迄今为止,即使是在美国,居家护理试点计划只在少数几种背景下获得了成功:最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整合、协调一致的付费方与服务提供方,如KaiserPermanente(通过其KPOnCall子公司)和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A)医疗中心(通过VA的护理协同/居家远程医疗计划)。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此类计划极具价值。2008年对远程医疗的一项研究发现,住院率下降了近五分之一,同时,其费用比它所替代的医疗方案最多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陈竺:用好中医药资源 避免边缘化

  高端滋补类中药材销售增温

  未来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面临三大制约因

  中国艾滋病防治28年重大研究回眸

  HIV治疗的年度突破——《科学》杂志评价

  复方利血平片市场不再“一药难求”

  我国麻疹发病率创历史新低

  世卫组织称全球疟疾防治取得成绩

  我国将推血液制品“倍增”计划 力争十二五翻

  立普妥专利到期 中国药企瞄上仿制药商机

滋补类药材领涨 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止跌

抗生素需求萎缩 企业出招“过冬”

肝病生物治疗技术广受关注

鼓励国产化 医疗器械潜藏2000亿蛋糕

中医药融入医改 发展获“大补”

虫草被谁炒成了“贵金属”?

内窥镜临床应用升温 本土品牌难敌进口优势

医疗器械外贸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归真堂牵出动物药材难题 中药协力挺活熊取胆

医械企业资本市场国内受宠海外遇冷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