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南京公立医院改革首日,57家医院同步进行。由于南京是江苏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难点,改革首日情况如何,颇为引人关注。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了解到,首日总体运转平稳。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昨天也来到多家省级医院了解医改首日情况。她表示,江苏省人民医院有预案、有应急,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在此次医改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医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大事,也是难事,江苏作为试点省份,还需要在医改过程中不断探索。
药品取消平均15%的加成
患急性肠胃炎的大学生
药费省了120元
医改从10月31日0点开始。南京57家医院,每家医院的每个缴费系统、医保系统,都进行了统一对接。特别是药品这一块,零加价销售,取消平均15%的加成。
前天深夜11点半,省人民医院来了一名急性肠胃炎的大学生。急诊医生迅速开具了处方,包括消炎、保护胃黏膜、补液等药费,一共需要480元。
护士对大学生说:“你愿不愿意多等半小时?因为到了0点,药品就降价了,能省不少。”
大学生听了后,觉得建议不错,于是过了半小时才拿着处方缴费拿药。480元的医疗费眨眼间变成了360元,省了120元。
与此同时,在南京脑科医院,也开出了新医改的第一张CT单——164元钱,而前一天则需要225元。在江苏省中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潘兆春介绍,检查费下调后,该医院影像科一年就让利给患者2000万元。
患糖尿病的年轻人
比前两次省了69.2元
真正的考验是在昨天门诊正式开诊。
早上8点,78岁的俞奶奶就来到省人民医院看病。胃病是她的老毛病了。她是市医保的居民,来到挂号窗口,得知已经没有了“挂号费”,而是诊察费,一共12元,由医保基金承担了9块,自付了3块钱。“以前挂号费4块5,自付1块。”俞奶奶说。
医生最后开了两种药,荆花卫康胶囊以及血塞通栓胶囊,价格分别是47.58元和32.22元。俞奶奶每种药都开了5盒,“算下来,这么多药,总共要比原来便宜差不多60块钱。我医保卡上还有钱,自付没有掏钱。”俞奶奶说,“虽然有了诊察费,但对于我来说,这次改革,还是省钱了。”
30多岁的小李患有糖尿病,昨天他第三次来江苏省中医院看病开药,当缴费单打出来的时候,小李发现比前两次的钱少了。小李挂的是专家号,诊察费25元,这其中医保统筹帮他付了12元,小李自己掏了13元。看完病后,医生给小李开了三种药,一共是498元。总共算下来,小李这次看病自己掏了511元。
而放在之前,小李的专家挂号费是7.5元,自费。同样的药品小李要花572.7元。虽然小李多付了5.5元的诊察费,但药价下降得更多,这次看病小李省了69.2元。
医护劳动价值得到体现
中医西医诊察费提高了
这次医改,除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外,还有一些体现医护劳动价值的项目,价格则上调。比如,中医或者西医的诊察费。
据了解,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诊察费分别为:12元、22元、35元,中医在西医的基础上再增加3元,因为中医更强调辨证施治。以前相应等级的门诊诊察费分别调整为4.5元、7.5元、10元,虽然有医保支付,但患者总体自付诊察费比以前增多了,这也是体现医护工作者的劳务和技术价值。
江苏省人民医院护士告诉记者,过去肌肉注射,也就是打针,1.6元一次,其中1元是空针费用,护士的技术操作费只有0.6元。现在一次是5元,其中技术操作费3.3元。这里面就体现了医护的价值了。
针灸推拿得多掏钱了
以前,在医院的针灸推拿科有几句话是医生们经常自我调侃的,“做一次推拿比搓一次澡还便宜”,这调侃的背后也透露出医生的无奈。南京一家医院的针灸科医生告诉记者,针灸科每年在医院里的收入排名都是靠后的,但病人人数却排名靠前。比如到了三伏天冬病夏治的时候,一天能来五六百个病人,医生们个个忙得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