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药价放开,“高开高返”销售模式要被颠覆!

201555日,大众期待的医药行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了!政府将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药品价格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人们不仅要问:行业的“双高”销售模式还会存在吗?本文分析一下双高销售模式的来龙去脉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为什么要“高开高返”?

制药企业的“高开高返”是针对药品“底价结算”来说的。简单地理解就是“高开票,高返利”。

2000年始,国家实行医药商业企业药品流通“最高加价率”价格管理政策,特别是2010年和2012年两次医药商业、医药工业三率(流通差价率、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价格新规以来,进一步倒逼医药工商业之间的结算政策由“明差价”变成“暗返利”。因为有新规三率限制,独家品种药品售价通过商业流通环节加价的道路基本上被封堵了。

然而,没有这个高开价格空间,在这个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就没有利益驱动,说简单一点,就是没有钱赚,没人愿意卖你的药,没人愿意开你的药。

另外,医药行业国家严格规定“票、货、款”必须是一致的。意思是销售开的发票,收到的钱,卖的药品,这三者金额必须是一致的;而且收票公司必须和付款公司是一致的;收货公司也必须发票上的采购公司是一致的。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流必须是一致的。

到底高开票由谁来开?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上面所说的由制药公司直接出厂时就高开(绝大多数),另一种情况是由商业公司来高开。后者高开的占少数。但无论谁高开,高返都会产生的。

制药公司直接出厂时高开,即从源头上可以避免被通过发票倒查出真实出厂价。如果出厂价与中标价之间差价太大,有被发改委查出后,要求制药公司降价的风险。这会直接影响到三率(差价率,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一旦被降价,药品的营销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此,能保护好自己药品的高中标价,不被降价,制药企业实行“高开高返”销售模式就有直接动因了。

为了规避风险,还有一些“高开高返”由商业公司去运作,这取决于制药企业的产品的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高开高返”就是要维护药品的高售价,也是为了维持药品的“高中标价”。以便有足够的价格空间去驱动药品销售。

二、“高开高返”存三大风险

高开票的收益药企没有得到,因为他最终要返给商业公司或者代理。但是,“高开高返”会给药企带来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如何消化高开部分产生的增值税和附加税费

2.如何消化高开部分产生的所得税

3.如何支付高开部分的返款

下面以一个“图表1”例子来说明“高开高返”对药企产生的财税影响。

图表1

从上表中可看到:当高开票金额达到1亿元的时候,由此会给药企带来额外的税费合计3728万,其中,包括产生的增值税和相关税金附加1611万,这两项合计占高开额的15.98%,另一项是产生的额外所得税费用2117,占高开额的21%,这三项合计占高开额的37%(这个是固定产生的比率)。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高开额,就会产生高开额37%的税费。这对高开高返药企来说是沉重的负担!还好,高开部分产生的增值税及附加税费(15.98%),一般企业都会转嫁给代理商的。代理商一般也会接受,但代理商接受的承担比例需要双方讨价还价后确定。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由高开额产生的21%所得税费用,代理商是不会承担的!需要企业自己去解决8615万元虚增的收入(利润),这也是存在“高开高返”情况的药企业面临的重大财税风险!当然,企业可以不去采取任何行动,靠销售上量和高毛利来消化这部分额外的税费。

例如,可以考虑与政府沟通,得到政府理解和支持,争取政府税收返还,补贴,扶持。这是最理想的化解“双高”带来的税负增加风险的方法。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仿制药“一报一批”也是新修订《药品管理法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报告:药品价格改革落地,继

  药品价格改革:细化+落实

  药价管制放开 药品招标年迎来最大变数!

  药改落地谁先受益:利好血液制品及品牌OTC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只是第一步

  发改委:药品政府定价取消不会涨价

  严控医药费用,卫计委连环使出三大杀手锏!

  取消政府定价,药价自有市场调节

取消药品定价 基金经理看好两类药企

药价放开 管制依旧

药改和你到底有啥关系?四问药品定价市场化

卫计委不松口 “二次议价”难合法

国办: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机

北京“医药分开”推广将和价格调整并行

卫计委重申疫苗接种规范:严禁将治疗性生物

2015医改亮点在价格

深圳罗湖医改:医生薪水拟与患者满意度挂钩

左右药企命运 医保支付标准政策国庆前出台!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