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国务院最新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全国或有8000多家县级医院面临属性和级别的转变。
“现在我们也在寻找合适的标的物。”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总裁郭跃称,针对县级医疗领域他们将会比较多的介入。
或许,和郭跃有同样想法的资本人士还有很多,当县级公立医疗市场格局开始大幅度变化时,郭跃等人的想法也正是快速实现时。
而眼下,这一快速的变化格局已经拉开。
3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医疗界将这份规划称为公立医院“瘦身”指南。
该规划提出,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而截止到2013年,中国有县级医院1.16万家。如果以每个县保留两家公立性医院计算,将有8000多家县级医院面临属性和级别的转变。
而未来,无论是社会资本进入县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转身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市场格局都将迎来重构。"县级医改,尤其是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分级诊疗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3月28日到29日,在香港艾力彼主办的2015年中国医院竞争力论坛上,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接受采访时称。
从医改角度讲,要想成功解决患者就医不再难、不再贵的问题,将患者分流在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必然是一个好的措施。当这一格局重购之后,运行机制、医疗服务的整体效应都将得到提高。而眼下,正是社会资本进入县级医院的最好时刻。
资本的空间
这份《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由于对县级公立医院做了大量属性指导调整,也被医疗界称为公立医院“瘦身”指南。
在这份“瘦身”指南中,首次明确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数量和规模。其中提出,在县级医院的层面上,原则上只设立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共有1735个县,有1.16万个县级医院。以这三个维度的数量计算,到2020年,全国将仅仅会保留3470家县级医院,而剩下的8130家县级医院的属性将会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在这8000多家县级医院中,部分县级医院会迎来社会资本的进入,部分则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瘦身”指南也指出,将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至10万户居民中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4 万个,而据卫生计生委人士称,如果达到目标还需要增加数千个。
此外,该“瘦身”指南同时还规定,到2020年中国每千人口床位数要达到6张,并且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据了解,这也是中国首次对医疗机构发展床位规模提出的量化指标。卫生计生委方面称,这一目标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也契合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关于这一指标的来源,卫生计生委借鉴了29个OECD国家人均GDP与中国2020年水平相当时的千人口床位数,再综合考虑中国人口总量、老龄化、城镇化等因素,结合全国床位数的历史变化趋势核算提出。
床位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资源要素,是国际上衡量国家间卫生资源和服务能力的主要通用指标,事实上也是制定规划的最大难点。“2009年3月,中央下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时,指出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但具体办多少、怎么办有待实施细则来明确部署。”庄一强称。
据“瘦身”指南中提到,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规模将超过14亿人。2012年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当年城镇人口达6.91亿,那么以此推算到2020年基层需要接近104万张社会资本投入的床位数。如果以目前民营医院平均800到1000张床位数计算,这一空间将对应接近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