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并不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它比任何人都“见多识广”,能够准确地回答:你可能得了什么病,该做哪些检查,吃什么药,会有什么结果。然而如何获取真正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对数据展开分析并从中发现相关性建立模型,最后再诞生出具有创造性的商业模式,这才是大数据时代的根本……
健康大数据:真正想要的现在还没有
有人说,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未来五年会有一大批基于大数据商业模式的公司催生出来。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士谢文认为,大数据时代将首先对健康和医疗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因为该领域已经过了思想革命的概念阶段,逐步迈入商业模式创新时期。这或许恰好解释了为何移动健康行业在今年成为风险投资的热土。
如果把大数据时代分为前台、中台和后台三个主战场,前台就是数据终端,负责数据获取和传输,如手机、电脑、智能眼镜、汽车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数据化。在谢文看来,前台是目前争夺的主要战场,出现的创新数不胜数——这正是近两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电子秤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大热的背景。
与此同时,各种健康数据收集平台也在今年陆续登台亮相:先是三星公司5月底发布一款健康追踪腕带Simband和智能健康追踪平台SIMI,接着苹果公司在6月WWDC大会上发布移动应用平台HealthKit,数天之后,谷歌紧追不舍在其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名为GoogleFit的健康平台。近日,微信以公众号为接口,与咕咚、华为、乐心和iHealth四款运动手环展开合作的消息又博到不少眼球。外界纷纷揣测,腾讯公司此举实乃有意借微信打造出一个开放的健康数据平台。
面对如火如荼的大数据前台、中台争夺战,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5月份语惊四座:“我们真正想要的数据现在没有,或是还没有搜集上来,已经被搜集上来的数据基本没有价值。”
“戴个手环、弄个眼镜”,计算每天走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心跳多少次,对治病没有什么帮助。“互联网公司通过可穿戴设备搜集了很多数据,结果又发现没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李彦宏说。
李彦宏矛头所向,指的是这波抢夺大数据资源的混战——参战者只管数据“大”不大,却不管到手的数据“真”不真。事实上,如何获取真正具有价值的数据,如何对数据展开分析并从中发现相关性建立模型,最后再诞生出具有创造性的商业模式,这才是大数据时代的根本。
在顾东君眼中,获取数据只是手段和路径,最终要将它用于产品和服务的改造,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这样的数据才是活的数据。”顾东君说,不能产生终极价值的数据都是“死数据”,不管这些数据有多“大”。
寻找健康大数据“蓝海”
如何找到健康大数据的蓝海?美年大健康俞熔认为,体检是医疗行业最合适最理想的入口。“通过体检可以获得用户多维度的全面的身体信息,这绝对不是可穿戴设备可以比拟的,可穿戴最多能取到一些心率血压等体外数据,而这些只是健康信息里很小的一部分。”俞熔说,如果没有医学影像和抽血生化等检查,一些重要的数据根本无法获取。
在利用体检数据方面,美国硅谷早有成功案例。几年前,经尔纬数据公司创始人糜万军在硅谷完成了一个大数据创业项目。该项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综合分析斯坦福大学全校员工的体检记录和就诊记录,并据此对所有人每年的医疗费用进行预测。糜万军说,项目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利用个人的医疗信息预测其医疗费用,给保险公司做参考。但后来,美国许多大企业却成为客户的主要来源。
变化是这样发生的:糜万军带领的团队,在了解每名员工的健康状况之后,通过数据分析,为其制订了个性化的健身计划,有效地帮助员工改善了健康状况。这项业务受到美国企业的欢迎,从斯坦福大学到思科、苹果等大公司,都乐于购买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