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林2015年10月10日电 /美通社/ --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发展大潮中,中国人参产业将搭上发展的高速列车。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由环球医药控股集团独家承办的“2015中国人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参茸办公室、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吉林大学、吉林人参研究院等多所科研院所、人参行业协会及高校的200多位国内中医药领域、人参行业等著名专家学者与知名人参企业代表共同对人参产业资源整合、提高标准质量、实现全产业链追溯、产品科技创新以及“互联网+”创新销售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使得业界对中国人参产业的未来前景充满期待并一致看好。同时,论坛的胜利召开也对中国人参产业的标准化、多元化与国际化发展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人参生产大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中以吉林省为主,全省人参产量约为全国总量的85%。与此同时,中国人参产业势能巨大,从2003年的4500吨至2015年7000吨,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需求量十年间增长了近一倍,预计到2020年市场对人参的需求量将达到10000吨以上。
六大举措助推人参产业做大做强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人参的产量大国,人参产业未来发展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开展:第一、推动人参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加强整体产业链资源管理,以产业整体面对国际市场,使中国人参产业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及定价权;第二、推进国家人参产业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效对接,实现中国人参产品与国际市场相互免检认证,使中国人参产品行销全球无障碍;第三、通过引入7S地道保真人参全产业链质量标准化控制体系,依托权威的科学检验鉴定机构、联合独立的第三方产品仓储存管,使上下游人参产质量量得到有效控制,有效地树立人参产业的市场公信力;第四、引入更高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的人参工业制造,增加人参产品科技研发含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人参全产业链整体价值与价格提升;第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互联网+”的模式令产业和产品快速、高效地与国际市场接轨;第六、加强人参产业与政府沟通,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人参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人参作为药食同源产品面向广大消费市场。
构建人参产业标准化体系提升人参质量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李大宁在论坛中指出,当前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最关键是对标准体系的建设,同时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制定人参科技发展的指南并明确任务。近几年来,中国人参产业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同时更多的是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加上资本的进入,这一系列都对中国人参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当前人参产业的科技目标比较分散,需要很好的对接和组合。不过,相信这个问题应该会在“十三五”期间更好地实施。
“通过标准来规范和提升人参的产品质量。”李大宁认为,当前中国人参产业的发展需要统筹考虑,从种子到产品,以及打造产业链方方面面都需要制定标准。标准的制定是解决人参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而这需要不同协会,不同部门统一思想,共同制定一些基本原则,构建人参产业标准化体系,包括研究标准、制定标准、推广标准、检测标准,并通过标准的实行,更好地提升人参产业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