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上海张江奉贤园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器”日前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我国首次将加速器的概念应用于医药器械产业园区。这一模式是否会推动我国医疗器械成果转化速度?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最早提出并创办该“企业加速器”的中国医药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
建高端平台引高端项目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位于北京中关村,它和我国其它成果转化中心一样,在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经营,中国医药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已经颇有心得,他告诉记者,“推动科技和资本的结合、进行项目产业孵化创新、同时建立商业模式”是实现医药成果转化的三个关键因素。而上海张江奉贤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器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建成的。它为企业提供从研发、注册、临床到生产的全链条专业化服务。
“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各有优势、各具特色,但是能够帮助园区内企业进行上市及上市后销售工作的少之又少,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入园企业的"短板"。”一般来讲,进驻生物园区的大都是研发型企业,对注册及上市后销售不在行,由芮国忠最早提出并创办的“上海张江奉贤园国际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器”提出帮助企业尽快适应国内市场,并辅助销售。这一方法恰好适合奉贤园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器,因为它大部分客户来自国外,对中国市场较陌生。
近年来,中国医药成果转化中心做医药成果技术服务颇有心得与资源,在工作中他们发现因为不了解国内情况,很多国外的好项目难以进入中国,打破他们的顾虑及后顾之忧,同时引入高端、易出成果的外资医疗器械项目是芮国忠的初衷。
芮国忠把奉贤医疗器械加速器定位为“创建高端平台、引进高端项目”,他认为,中国作为新兴医药市场的典型代表,应该成为承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技术转移的高地。目前,他正在对国际合作渠道进行梳理,力求建立多方位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合作渠道,进行高效的项目集成。
上海比北京更具优势
在产业园区的选址上,芮国忠选定了上海。
他认为,在项目选址上,应重点选择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区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当地政府和科技园区应在环境、政策、设施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而且上海高科技人才聚集、工业配套完备、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大”,芮国忠说,“最重要的是,由于长期合作,我们和上海奉贤园区互相信任,沟通顺畅,虽然也有别的园区给予的政策优惠幅度比上海更大,但我仍然选择落户上海。”
业内人士分析,环境、科研水平、设施等相比之下,上海比北京更具优势。上海经济活跃,科研院所多,大型药企聚集。迄今为止,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较小,虽然有国药集团、华润北药等大国企,但是除此之外,在国内缺乏活跃的大型民营医药企业。迄今为止,大部分的外资药企仍然选择上海作为研发中心和在华中心,而医疗器械加速器的目标群体即是国外的高端医疗器械项目,选址在上海也是情理之中。
医疗器械行业将飞速发展
与药品研发上市的过程相比,医疗器械产业投入少、见效快,近些年来逐渐被看好。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已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000多家,可生产47个大门类、5000多个品种、30000余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医疗器械产业年增长率达13%-15%,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
但是,医疗器械行业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电子、信息、网络、材料、制造、纳米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都可应用于医疗器械产业,促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迅速发展,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以说,医疗器械是多学科交叉的行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集成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近几年,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