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罕见病救治呼唤“良方”

   今年2月28日是第六个国际罕见病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联合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上海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筹备小组在京举办了“2013第二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罕见病相关法律政策欠缺,绝大部分罕见病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加速罕见病药物的可及性,使罕见病患者及时得到有效诊治,保障他们的健康权益迫在眉睫。

  推进药物的可及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病变。上海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定国教授表示,目前全球已确认的罕见病病种近6000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其中,80%为遗传性疾病,90%为严重疾病,60%在儿童期发病,30%患者的寿命不超过5年。目前,我国罕见病患者已超1000万人,但存在治疗方法少、治疗药品少、引进国外药品无动力、支付渠道困难、社会认知度低等瓶颈,罕见病成为典型的民生问题。

  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联合创始人、副主任黄如方表示,目前,我国罕见病患者治疗药物的可及性程度低,有的国外虽然有药但国内没有上市,有的虽然国内有药但费用高昂,导致绝大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健康权和其他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王琳教授谈到,事实上,我国也出台了一些保障罕见病用药可及性的相关政策,如2007年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提到,罕见病、特殊病种等情况,要求减少临床试验病例数或者免做临床试验的,应当在申请临床试验时提出,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2009年发布的《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中明文规定: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疾病且具有明显临床治疗优势的新药,注册申请实行特殊审批,在注册过程中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此外,国外罕见病治疗药物的生产是由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来完成的,我国也对中小企业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力度。但王琳强调,由于缺乏合理的运转机制,使得这些政策保障很难落地。

  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韩金祥教授呼吁,在罕见病用药上,国家层面有了政策,还要落实在如何有效贯彻执行上。韩金祥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学教授都表示,虽然国家对罕见病用药的审批开辟了特殊的绿色通道,但对于哪些是罕见病用药,必须要有一个权威的组织或机构给予认可。南开大学法学院宋华琳副教授也表示,对于哪些是罕见病、哪些是孤儿药,目前既没有行政权威,也没有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王晨光主任表示,药物是罕见病患者治疗最为关键的物质基础。在罕见病用药的注册审批中,如何认定,开辟的药品绿色通道按什么细则执行和规范都有待完善。我国人口众多,罕见病患者相对也多,罕见病用药能否在我国落地生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药物仿制问题,也是一个集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于一体的问题。王晨光建议,一方面,要简化罕见病用药注册、审批等环节;另一方面,要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引导资金流向罕见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高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在知识产权、市场份额、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

  提高诊治的有效性

  在高峰论坛上,专家表示,数千种罕见病涉及代谢、内分泌、骨科、神经科、血液科等多个学科,确诊很困难,常常要经过多个医院、多个医生,由于不少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有限,容易误诊或漏诊。李定国介绍,据统计,有44%的罕见病存在着误诊,75%的罕见病治疗不规范。有的罕见病患者要辗转5~10位医生才能确诊,最长的时间可达30年才能够确诊。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洁教授表示:罕见病的诊断很难在某一个医院、某一个科室得到解决,还需要有相关医院或科室的支持。近十年来,随着酶学、分子遗传学等医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罕见病可以得到明确诊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顾学范教授对此有切身的体会:“30多年前,苯丙酮尿症还是很罕见的疾病,一年筛查不出几个,但现在我们医院的诊治中心一年就有二三百例,医学的进步使得罕见病在某些地区的诊治中心变成了常见病。”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确定医械管理类别应有条不紊

  干细胞持续“产奶”找能量

  新GMP的经济账 无菌药企GMP认证进度迟缓

  中国没有真正的全民医保 缺少报销环节

  业内呼吁新GSP对中药多一点呵护 防止垄断产

  “内外兼修”推动创新药发展

  医改三年 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

  新GSP成大型药企盛宴 区域市场格局或重构

  史上最严GSP出炉 仅三成企业有望成功闯关

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市场拓宽 增速放

标准不降低 时间不放宽——无菌药品新修订G

发改委官员:再过五六年药价会合理

药师窘境让药店迎考新政难

中药材资源危机日益加剧

二次议价遭药企炮轰 杜绝暗扣只是理想状态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勇敢“拓荒”

仿制药将冲击2013年品牌药物市场

三部委指路新医改 将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新基药目录扩容逾六成 六上市公司成大赢家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