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3831字,分3页,当前第3页,快速翻页: |
与刘芳一样,供职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在三灶某医院挂点的赵可敬(化名)也有点无奈。赵可敬表示,当地的村民都习惯找相熟的医生看病,对于一周出诊一次的流动医生并不感冒。“村民想找你的时候找不到,还不如直接找熟人。”
另外,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有限,没有配套医疗设备、护理人员、麻醉人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生服务水平的发挥,也影响到医生的积极性。
建议加快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医院实力
相关负责人认为,医师多点执业是一个系统的改革,建议珠海加快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秩序,此外通过培训、进修等,增强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缩小大医院与小医院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只有提高基层医院的实力,才能改变老百姓小病都挤大医院的错误习惯,最终为医师‘多点执业’赢得空间。”相关负责人说。
他还认为,要使医师多点执业“叫好又叫座”,关键在于医院去行政化改革,同时推进人事、薪酬等相关制度改革,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竞争充分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从而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纵深
医师多点执业,怎样“叫好又叫座”?
多点执业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促进作用,政府也在努力推行,但为何医生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使更多的医生参与进来?记者调查发现,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体制、医生对医疗事故的担忧等因素,成为阻碍多点执业进一步推行的关键。业内人士呼吁,珠海应根据国家、省最新政策,进一步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的配套政策,保障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衔接,稳步推进医师合理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