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政策护航并购开路 医疗器械行业剑指8万亿蛋糕

政策给力且持续支持使得医疗器械产业能够享受足够的政策红利,医疗服务大扩容带来的增量需求给予行业一个足够高的天花板;越来越活跃的兼并重组将行业秩序和结构优化,打造领军型企业。

三股力量交汇共振,带领医疗器械进入“最好的时代”。

政策红利持续推动

经历数年市场扩容后,药品行业面临较大政策干扰,如招标、降价,近几年,政策面偏紧的药品市场发展速度明显下降。而医疗器械行业处于产业周期早期,鼓励性政策占据主导且刚刚进入“政策蜜月期”,行业有望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未来,医疗器械行业会有更多政策扶持,较药品有更大的比较优势。

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康服务业”大概念,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力争到2020年,把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从现在的2万亿元提高到8万亿元以上。医疗器械属于健康管理领域,该政策对健康护理类医疗器械等直接形成利好。自该政策出台后,市场对于医疗器械的关注开始逐渐升温。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秘书长陈红彦向表示,今年是医疗器械政策大年。实际上,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很多年没有新政策了,比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2000年颁布的,现在已经实行14年,并且中途没有对该条例进行任何修改,但我国器械行业在这14年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直至今年321日,国务院公布了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增加了很多支持行业发展的内容,更加符合目前的发展趋势,更加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推动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创新。同时,新修订的监管条例还放宽了对医疗器械研发的要求,由原来的必须有厂房、生产条件后才能进行注册认证,变更为只要达到创新条件有项目就可以批,获批后甚至可以委托别的厂商做,这大大节约了研发成本和周期。

与此同时,今年2月,我国食药监总局颁发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对器械创新给予鼓励。该政策提到,相关监管部门将在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针对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该政策对鼓励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更具代表意义的是526日晚,卫计委火速启动首批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并选择数字化X线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种基本医疗设备为第一批遴选品目,这给国产医疗器械行业一个积极的信号。国金证券研报认为,入选的目录产品将有望成为国产化设备的标杆,通过政策红利加速市场化进程,并且最终通过进口替代降低医疗成本。

新医改带来增量需求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产业的大扩容给医疗器械产业带来了一片蓝海。

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大多仍停留在中低端产品,因此,政策鼓励下快速扩容的基层医院成为我国医疗器械厂商的必争之地。

今年5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2014年医改的第一大任务。其中,文件明确表明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并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新增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700个,使试点县()的数量覆盖50%以上,覆盖农村5亿人口。县一级公立医院的大规模新增意味着市场容量的增大,而医院的建设必须有医疗器械作为支撑,这对于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我国目前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3万家,乡()卫生院5.2万家,医院病床数达300多万张,基层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远高于医院,但是医疗器械配备水平较低。基层医改推动了各级政府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随着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基层看病报销比例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空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而在目前国内中低端医疗设备采购中,本土企业高居榜首。同时,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将日益扩大,这将大大有利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优势的国产领头羊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传统药企转型大健康,瞄准药妆市场

支持仿制药的开发

医疗市场化的“一座大山、两条深沟”

2015中国制药企业面临的十大风险

垄断药降价打响第一枪

医师多点执业落地难 院长怎么看

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判断 高端需求市场化

并购推动血制品行业规范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的幕后 政策迟迟难落实

信息化能否解决 看病烦 ?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