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保控费”将对医者药家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震动
背景点评:医保控费的重点是药品控费。为了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面推进“药占比”考核,鼓励药品采购二次议价,开展处方点评,要求出具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清单并重点监控使用等。
2018年还要特别关注的两点:一是全国医保药品目录是否进行动态调整;创新药是否能及时纳入目录;对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液是否限用停用,甚至部分剔除出目录。二是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与临床路径的综合施行,对医生处方诊疗能产生多大的干预和影响……
二、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路程企足可望,踱步难及
背景点评:分级诊疗对于医药企业而言,意味着药品市场的重新构建布局。无疑,以县域医疗为主的医药市场,将通过分级诊疗的“虹吸作用”,迅速扩大药品市场容量,为先人一步的药企带来丰厚的红利。
问题是,这“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在哪里?2018年能否打通?医联体是组织形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制度保障,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是根本目标。当下如何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合理配置,如何平衡“转”(双方转诊)和“分”(急慢分治)的利益博弈。
三、推行“两票制”以遏制药价虚高的改革初衷,能否如期实现?
背景点评:2018年全面实行两票制以后,药品流通环节得到压缩,此举将倒逼全国约1.3万家药品批发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有利于大中型药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促使小型药品批发企业业务转型为配送商式被兼并。同时也逼使一大批无资质的代理商、居间人改头换面为CSO公司,由此而带来药品生产企业财务风险剧增,CSO公司“带金销售”违法违规现象普遍……
药价虚高会因此而有所遏制吗?如何看待两票制施行后有的地区搞“网开一面”?
四、289个品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限将至,此项工作如何收官?如何开展下阶段工作?
背景点评: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是全面提高中国药品标准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有力措施,是为广大患者提供质优价廉国产药的能力保证。上下齐心协力开展此项工作中,客观出现参比制剂难寻,临床试验机构偏少,企业资金投入紧张等实际情况。
如何看待目前289个品种文号中,大约有25.7%的品种正在开展一致性评价,38.6%的品种企业放弃评价,35.7%的品种企业举棋难定?如何理解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和CFDA相关文件差异?
注: 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指出,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指出, 289个基药口服固体制剂 “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2016年5月CFDA《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有关事项的公告》指出,289个基药口服固体制剂“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五、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年年喊年年抓,新年有何新动作?
背景点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反腐败工作做了明确部署,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
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是腐败的重灾区,除纪检监察部门、工商税务部门、公检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外,还将从正面引导,推动全行业合规经营,制定发布医药企业伦理准则,开展企业信用建设,试行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六、现有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和省级交易平台是否面临颠覆和坍塌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