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品牌中药遭遇信任危机——安全性评价:中药行业必须承受之重

 中药安全吗?今年以来这似乎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继年初云南白药被爆含乌头碱在香港、澳门被收回后,5月份,知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健体五补丸一个批次查出水银含量超出上限标准,也在港被责令召回……尽管这些事件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误解”,但是品牌中药连遭质疑在业内仍引起轩然大波。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药界权威李连达在中国中药协会、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的“201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及含毒性药材的中成药质量控制学术会议”上对此做出了回应,强调中药并非无毒,也并非没有不良反应。他说,一些中药企业的不客观宣传已经误导了患者,也对行业造成影响。中药安全性已经给全行业敲响了警钟。李连达也希望,公众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

  市场放量  安全预警

  据中国中药协会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药单品销售过亿元品种已达到350个,超过10亿元销售的品种有十几个。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近4000亿元,尤其是品牌中药备受市场青睐。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张世臣表示,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中药产业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中药当中的一些大产品、大品种做大做强,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含有毒性药材的中药品种未经梳理,很多名优大品种的临床研究比较薄弱,部分产品的临床前基础研究没有跟上现代药理学、化学的进步步伐。特别是近来一些中药安全性问题频发,不仅暴露了许多中药基础研究薄弱,存在严重不足,同时也警示着中药再评价、再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国家药监部门2009~2012年通报的全国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63万件,2010年69万件,2011年85万件,2012年120万件。2009年,中药不良反应占总报告数的13%,2010年占14%,2012年占17%。从历年的数据来看,中药占药品不良反应总量的15%左右,西药不良反应始终占80%以上。

  “逐年增长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字并不代表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认为中药毒性增强更是一个误解。我国建立不良反应监控中心的时候,不良反应上报率很低,存在大量漏报,有的企业有专门的‘消防队’听说哪里发生了不良反应,立刻派人带着钱去私了,瞒报严重。而随着药监系统、不良反应监控系统的逐步完善,近两年不良反应上报率明显提高,这是企业认识提高和监控系统完善的结果。从某种角度说,不良反应报告增长恰恰说明用药越来越安全了。”李连达说。

  李连达认为,通过近几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通报情况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所有的药,包括西药,中药,大部分有不良反应,中药安全无毒,无不良反应说法不正确;第二,现在有些人认为中药安全性问题严重,但事实是西药的不良反应数字远远高于中药,中药安全性比西药高。

  张世臣则指出,中药不良反应增加与市场增长的关系较大。尤其是国家推行全民医保以后中药市场容量增长明显。今年公布的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收载的清开灵、参麦、血塞通、血栓通和丹参注射液,以及收载的口服药鼻炎康片、双黄连,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都存在不良反应。这说明即使国家基药目录入选的中药也都存在正常的不良反应。

  理性对待  合理处置

  众所周知,中药不良反应多集中在中药注射剂品种上,而从2009年开始原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已经启动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清开灵、参麦、双黄连、血塞通、丹参等市场销售前十位品种都相继开展了安全评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而今年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与以往的情况大不相同,原来是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者致死后引发关注,而今年是还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就从理论上推论出可能出现的问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药典委员会资深委员季绍良说,这实际上引发了中药毒性和如何看待毒性的问题。中药的毒性含义有两个方面,一个指它的毒副作用,也就是说这个药对人体的危害。我国颁布过28种有毒中药材,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这28种药材属于专门管理。另一方面,中药的毒性还和中药的偏性有关。有的药材偏温、有的偏凉,如果偏性比较强的话,也会对人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比如说上火的人再给他吃热药,就是火上加油,所以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我国根据中药毒性的复杂性,使用药物的原则一直坚持安全和有效并重。所以,我们对待中药毒性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草木皆兵,要重视风险和效益的比值,重在应合理使用,规避风险,绝不能因噎废食。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尴尬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药都”内蒙古之忧:十年狂飙 环境制药原罪

  医药行业关注度高 调整中收集优势品种

  科学家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赢利奥秘

  恒瑞复星赛跑抗痛风新药报批,审评进入最后

  原料药出海探路 特色原料药增加出口筹码

  医药生物:生物药行业机会凸显 看好双龙头

  中药材“治”穷根 规模种植盼降风险

  泰兴市医药产业逆势增长

  同仁堂等频现质量问题 中药企业诚信受拷问

专家称我国基药制度缺顶层设计 降价死频现

独一味牙膏亮相市场 药企布局大健康添新军

鼓励政策和探索力度持续升温 创新药研“度量

我国维持对印度产磺胺甲噁唑征收反倾销税

我国生物产业驶入快车道 年均增长超过22%

中国基层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率不足40%

印度明令禁售三畅销药 冲击降糖药市场

高端医疗:商机涌动

儿童中成药用药问题不少 专家:优化老药处方

西方药企开始对传统中医药宠爱有加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