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美国未上市的药物在中国得获新生。报道说,2013年,制药商Bristol-Myers Squibb 终止了一款抗肝癌药物的临床试验,因为它的药效不及对手。但很快,该公司把这款名为Brivanib 的药品执照授予了上海一家初创企业——上海再鼎医药公司。报道说,这是一个新趋势。全球制药商正在中国建立合作伙伴,继续发展半路夭折的药物。原本要赔的钱,可望在中国市场找回补偿。
消息传出,引起了众多争议。不少人担心:中国是否成了劣质药的倾卸场?劣质药是否会严重威胁中国病人的安全?如果中国制药业纷纷与外商签约,为其发展“二手药”,长此以往,对中国研发自己的新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Brivanib 针对肝癌晚期患者。2014年,美国洛杉矶大学癌症专家理查德·芬恩(Richard Finn) 等发表了有关Brivanib的三期临床试验报告。这项双盲试验有千余名肝癌患者参加,意在比较Brivanib及其对手药Sorafenib的疗效。结果是,两款药的疗效相似:总生存期在Sorafenib是9.9个月,在Brivanib 是9.5个月;两款药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但Brivanib的偏高,致使一些病人不得不停止用药。 停药率在Sorafenib是33%,在Brivanib是43%。结论是,两款抗癌药的疗效及安全性能相似,但是患者对Brivanib的耐受力差。
因此,Brivanib 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劣质药。导致这款药在美国中途收场的直接原因,是它不比同类的药更好。
给定肝癌在中国发病率高,而Brivanib确有一定疗效,它可以给患者提供危急的帮助。再者,该药由中国企业发展,对患者来说还有另外两个好处。比较同类第一线的抗癌药Sorafeni,未来的Brivanib将意味着成本低,上市快。更重要的是,这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还说,上海再鼎医药公司承诺,将采用最新分子疗法来改进临床治疗。例如用分子标记法(biomarker)来选择对该药靶标更准的患者。对症下药,有希望大幅度提高药效。不能忽略的是,这款药的弱点是副作用高。再鼎公司尚未提到如何改进不良反应的事项。
但最终,评估一个药品的安全性,全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如何把关。
大量西方“半路夭折”的药品占据中国制药业,有待进入中国市场。 如何保护中国患者的安全,第一道防线设在中国国家药监局。但是,自从2007年的反腐整顿后,中国药监局的工作质量倒向另一个极端,审批速度远远落后于需求。例如,一项临床试验申请,在美国FDA,提交申请的30天之内必须给答复,在欧盟是60天。相比之下,此类申请在中国CFDA要等上一年之多。与此同时,大量的药品申请在CFDA堆积如山,且积压数字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有18000项药品申请等待审理,到了2015年底,积压的申请高达21000项。这样的审批程序,无言以对中国患者。据2013年统计,在全球已上市的药中,中国只有21%, 美国有68%。除了新药,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必需药,中国也明显落后。更令人吃惊的是,中国不光落后于发达国家,还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必需药中,菲律宾有65%,印度尼西亚有59%,而中国只有31%。结果是, 万般无奈的中国患者,或依赖走私渠道,或花重金,通过医疗旅游获取新药。
造成中国药监局工作严重滞后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审批人员匮乏。中国有将近5000家制药企业,但是CFDA 的审批人员只有100 余人(CDE, 药品审评中心),而来自国内外的申请量上万。相比之下,美国FDA 有4000余人 (CDER, 药品评价与研究中心), 每年监审7000项申请。
2015年底,由国务院发起,中国药监局宣布了十项改革计划,包括增加人力资源,以改进药品审批制度。何时实施见效,有待观望。
目前中国的医药市场,仿制药占80%。在革新药中,越来越多的公司争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