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创建于1992年,以医药产业起家,通过并购逐步拓展至地产、钢铁、矿产、零售文化产业、服务业及其他投资等多个产业。2007年,复星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整体上市。在取得投资者信任的同时,开启了复星迈向国际化的大门。
在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复星将“专业”和“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积累了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渠道网络。如今,复星以“保险、产业运营、投资、资本管理”为四大引擎,致力于做多个行业的“综合”大管家。而为充分发挥复星的投资优势,复星近几年大力发展资本管理业务,并逐步向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投资集团转型。
而对于一家目标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投资集团”并拥有庞大各异的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集团而言,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富管理模式是企业集团战略发展的必然需要和必要基础。
投资新布局:“涉猎”美国市场
基于中国正由制造大国转向消费大国,内需市场正在形成的事实,复星的投资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在复星集团创始人之一、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看来,中国中产阶层人数的快速增长,未来将形成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很多行业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中国人口占比,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模式迎来机会。
即将过去的2013年,世界经济出现新转折点,西方发达经济体正重新崛起。而这一年,复星开始在全球市场跑马圈地,不断寻求收购目标。不过,梁信军表示复星海外投资的逻辑不变,仍将围绕“受益于中国成长”这一核心理念。
除了海外上市中资公司,已将目光瞄向了欧美企业。今年截至目前,复星国际已宣布达成5笔大单投资,分别涉及高端时装、医疗设备、医药公司,并扩展到房地产领域。
而美国作为“火车头”复苏形势比较确定。10月17日,复星以总价格7.25亿美元购买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Liberty大街16-48号的物业大通曼哈顿广场一期(OneChaseManhattanPlaza)。这是复星首次在海外收购物业,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对纽约建筑物的最大一单收购。如此大手笔购入美国商业地产引人注目,复星全球化战略的“棋子”将从欧洲稳步走向美洲大陆,或将进一步深耕布局美国市场。
前不久,梁信军公开表示看好美国复苏带来的投资机遇,强烈建议在海外配置一定资产规模,并建议民企一定要在海外放至少5000万元人民币。
他认为,美国人口比中国更年轻,创新能力极强。金融业尽管脆弱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很好,在能源方面,石油、天然气具有投资价值。
产业运营投资是复星的“看家本领”,其扎实的投资能力亦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项目投资和项目管理上,复星也已形成一套严格的投资流程及风控体系。自2000年起,截至2013年6月30日,投资业务内部收益率(IRR)为19.8%,累计投资成本人民币308.5亿元,对集团分红人民币22.3亿元,抛售获得现金人民币131.8亿元。现有项目投资成本为人民币220.3亿,公允价值为人民币282.6亿,其中高流动性资产市值为人民币87.0亿。自2004年起,投资板块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9.1%,获得分红复合增长率为70.2%。
未来十年,梁信军认为金融、服务、高端消费是高速增长的行业,而体验式消费将迎来发展机会,如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领域,他还表示要毫不犹豫地拥抱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
嫁接低融资渠道 转型发力保险业
复星产业运营在多年的经济波动中保持了稳定增长,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和投资资金。不过随着集团规模不断扩大,结构的日趋复杂,还需要保证其长期稳定的优质资本来源。
记者从复星内部了解到,交通银行针对集团跨行业、多元化、产业与投资并行的经营特点和业务需求,推出了涵盖多项产品项下的融资品种,既有传统的贸易融资,又有债券、IPO等投行类业务服务。在金融跨界合作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交行全牌照优势,为集团多次提供创新的复合型融资产品。